不防晒爱长老年斑
上了年纪,很多人的脸上、手上会出现老年斑,看着不但不美观,有些老人还担心它们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斑,在医学上称为“脂溢性角化”,是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为临床上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老年斑多见于头面部、上肢、手背、躯干等位置,通常为淡褐色的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随年龄增大,其数目变多、颜色变深。
迄今为止,老年斑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其发病与家族遗传有关,泛发性的损害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关;二是长期接触日光紫外线,使得皮肤尤为容易发病;三是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老年斑呢?首先是做好防晒,减少紫外线照射。尤其是旅游、坐长途车时,会较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老人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有些老人上了年纪后对自身形象的维护松懈,殊不知防晒是一生的“功课”,要想有健康的皮肤,延缓衰老,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猕猴桃、绿叶菜、深海鱼等。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睡眠及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老年斑一般不会危害健康,不需紧急治疗,但确实会给容貌带来一定瑕疵,给爱美的老人带来困扰。老年斑首选药物治疗,维A酸类药物可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比如外用他扎罗汀凝胶可治疗脂溢性角化。物理治疗包括3类:一是液氮冷冻治疗,利用极低温冷冻剂直接接触病变组织,使之脱水坏死,达到治疗目的。二是调Q激光,凭借穿透深度,能有效破坏黑素细胞及黑素小体,从而减轻色素沉积。三是强脉冲光(IPL),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凭借其烧灼、碳化作用,可治疗脂溢性角化。但因其造成的热损伤极大,必须精确、细微地掌握治疗深度,以免瘢痕形成及继发色素沉着。无论选择哪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建议老年朋友找专业的整形美容或皮肤科医生进行评估,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冷冻、电烧、激光等都属于破坏性治疗,做完后有几天伤口期,但只要护理得当,效果比较满意。
对于无法确诊或可疑恶变,建议老人尽早进行手术切除,切下的皮损送病理检查,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冬天——养生从避寒开始
《史记》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古人倡导“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应,与万物共沉浮。许多现代科学家也强调,人就是宇宙的细胞,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所以我们要顺天而行,借天之力来养生祛病,自然能得到上天的帮助。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古人生活条件较差,冬天也没有现在的暖气设备,更不能随时摄取足够的热量,因此避寒的方法主要是从太阳那里获得能量,同时减少体内热量的消耗,所以冬天里天一黑就要睡觉,太阳出来了再起床。这样的养生法,放在今天,却不能普及,因为大家一早就要去工作,很晚了才下班,还要看电视、上网,夜生活也很丰富,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谁都不想改变这种习惯。但古人的养生法又的确是安身立命的法宝,那应该如何取舍呢?如果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内经》这段“冬季养生”的文字,就会发现其实里面要叮嘱我们的就是两个字——“避寒”。
“早卧晚起”为了“防寒”,“必待日光”为了“散寒”,“去寒就温”为了“驱寒”,“无泄皮肤”为了“御寒”。
“避寒”二字,并不难解,以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可以轻易做到,另外还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可以帮您把不小心进入身体的寒气驱赶出去。为什么我们非要赶走寒气呢?因为寒气是导致众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滞,会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会令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灵枢·天年》中黄帝问大医歧伯,有人不能寿终而死的原因。歧伯回答:“薄脉少血,其肉不实,数中风寒……故中寿而尽也。”其中“数中风寒”便是早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健康,我们要长寿,我们就要善于“避寒”。
有很多时尚女性,冬天的时候,上身穿得厚厚的,下面却只穿条裙子,这个装束,虽然美丽“冻”人,却是贻害无穷。俗话说:“风从颈后入,寒从脚底生。”虽然血总是热的,但很多人气血虚弱,或阳气不足,新鲜血液很难循环到脚上去,没有热血的抵挡,寒气便会乘虚从脚下侵入,所以为了您的健康,请穿上棉鞋、厚袜和暖裤吧。
还有人一到冬天脚总是冰凉,即使盖上厚被,也整宿不温,那就请您多多练习“跪膝法”(参见《求医不如求己》P)和“坠足功”(参见《求医不如求己》P~P),当然能加上“金鸡独立”(参见《求医不如求己》P~P),那就更好了。另外每晚用盐水泡脚,不仅对暖脚有很好的效果,对冻疮的防治也很有帮助。其实,每天若离单位不是太远,步行上下班真是最好的冬季健身法了。我们走得不必太快,但一定要体会脚踩地面的感觉。有的人其实并不会走路,只是用腿拖着步子,脚却抬不起来,结果鞋跟都磨偏了。有类似情况的朋友走路时需尽量用脚内侧用力,这样不但能增强肝脾的功能,鞋跟也不会再被磨损了。
冬令进补,我们要吃些什么呢?怕冷的朋友可以多吃些羊肉、虾类、姜、蒜、胡椒、咖喱等温热的食物。羊肉、香菜、萝卜汤的补益力最强,又美味可口,可常吃无碍。若吃肉太多,别忘了吃些大山楂丸。《内经》上说:“秋冬养阴。”这句话对于五心烦热、阴虚火旺、口干喜饮的人最为适宜。乌鸡、鸭肉、甲鱼、银耳、百合、莲藕等,都是最好的养阴佳品。此外中药六味地黄丸更是养阴第一药。进补的关键是要看体质,畏寒体质则补阳,虚火体质则滋阴。
还有的人,阴阳平衡,身体健康,仍想在冬天让自己更强壮些,我建议您可以艾灸肚脐下的关元穴,再加上胃经的足三里,两穴每天各灸15分钟,灸它个冬三月。据说,此法是许多百岁老人的长寿秘方。
“鸟因迁徙而羽丰,兽恃蛰伏而体壮”,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也正是我们身体储存能量的最好时机。当我们在寒风中呵手跺足,在飞雪中嬉闹玩耍时,我们的心里却温暖如春。因为,我们时时为苍天的厚爱而感动,更为这份感动而欣喜。
◆十个一分钟帮你增寿
两手对搓一分钟。两手掌快速对搓次,刺激手掌穴位可通六经、强内脏,调和阴阳之气,治疗肩痛、眼睛疲劳。
手指摩头一分钟。手指由前额深摩头顶至脑后,每秒2~4次,可促进脑部血液回流,使发根得到充分营养,令头发黑亮。
揉耳轮一分钟。双手轻揉左右耳轮至热,有通经散热、保健听力的作用,尤其对耳鸣、目眩、健忘有防治功效。
转睛一分钟。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30次,可提神醒目,有强化眼肌、防治慢性角膜炎、近视等功能。
拇指揉鼻一分钟。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可开肺窍,对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心脏病、动脉硬化有防治功效。
叩齿卷舌一分钟。轻叩牙齿,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增加其灵敏度。
轻按肚脐一分钟。双手掌心交替顺时针揉摩肚脐,可通畅胃肠之气,促进消化。
收腹提肛一分钟。反复收缩肛门,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
伸屈四肢一分钟。伸屈运动可使血液迅速回流,给心脑系统供给足够的氧气和血液。
蹬摩脚心一分钟。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等均有疗效。
◆老年人舌痛是脑栓塞的信号
别把舌痛不当回事
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把舌痛不当回事常认为是上火生疮所致,其实不然,舌痛的病因可轻可重,很复杂。营养不良易引起口舌疼痛;血液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汞和铅中毒及尿毒症都能引起口舌疼痛;舌局部损伤、真菌感染,同样会口舌疼痛。其中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食欲不振导致营养摄取不足;腹泻造成消化道吸收营养不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体内消耗营养过多肝功能损伤、肠内有益菌缺乏造成营养不良;另外,缺乏核黄素维生素B2、叶酸等也会造成营养不良引发口舌疼痛。因此,舌头疼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老年人舌痛是脑栓塞的信号
医学上称舌痛为舌微血管炎这种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以60岁以上的女性居多。医学研究表明,微血管炎的发生与全身动脉硬化、血脂增高和血黏度增高密切相关。舌的血液循环相当丰富,血液成分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在舌头上迅速反应出来。一般来说若老人出现舌痛症状,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脂和血黏度增高有关。因为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供应不足,会造成舌头局部静脉淤血,产生丙酮酸多肽类代谢产物,刺激舌神经,从而产生烧灼样疼痛。因此,要提醒老年人,倘若老年人无明显原因地出现舌部疼痛麻木、肿胀、活动不便,尤其是舌根或两侧舌缘出现烧灼样疼痛时,即使舌头表而无破损也无滑疡,也要瞥惕有脑栓塞的可能,应迅速去医现进行口腔和全面体检,并及时给子相应的治疗,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自己的饮食生活方式,以防患于未然。
腿有劲寿命自然长
如果把身体比做一台机器,腿就是提供动力的马达。马达不灵了,机器便会老化、运转不良。人老后,不怕头发变白、皮肤松弛,怕的就是腿脚不灵便。在美国《预防》杂志总结的长寿迹象中,“腿部肌肉有力”赫然在列。生活中也不难发现,长寿老人几乎都步履稳健、行走如风。因此,只要养好双腿,活过百岁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全身压力都在腿双腿就像人体的承重墙。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人50%的骨骼和50%的肌肉都在两条腿上;人一生中70%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要由它完成;人体最大、最结实的关节和骨头也在其中。人年轻时,大腿骨可以支撑起一辆小轿车;膝盖则承受着9倍于体重的压力;腿部肌肉也要经常与大地的引力进行搏斗,保持紧张状态。“所以说,坚实的骨骼、强壮的肌肉、灵活的关节形成了一个‘铁三角’,承受人体最主要的重量。”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教授解释说。
双腿还是身体的交通枢纽。高芳堃说,两条腿有人体50%的神经、50%的血管,流淌着50%的血液,是连接身体的大循环组织。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教授认为:“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特别是心脏和消化系统。”可以说,腿部肌肉强劲的人必然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由此,美国科学家认为,从走路便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一个70岁—79岁的老人,一次可步行约米,就说明其健康情况至少能让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走得越轻松,那么他的寿命就越长。
衰老从腿开始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中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裴卉博士解释说,从出生到离世,腿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美国政府老年问题专家夏克医师表示,从20岁开始,如果不积极运动,每10年可能丧失5%的肌肉组织。同时,骨骼中有“钢筋”之称的钙也会逐渐流失,人的骨关节,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会出问题,比如容易摔倒骨折。高芳堃表示,老人骨折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长期卧床,继而引起褥疮、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甚至诱发脑血栓。有15%的病人甚至会在骨折一年内死亡。
专家教你养腿操
虽然人到中年后,腿会慢慢衰老,但养腿是一辈子的事,从20多岁开始,就要注意保护。特别是现在的开车一族,以车代步惯了,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只有养好腿,才能阻止衰老提前到来。
首先,注意保暖,穿宽松的裤子,促进血液循环。刘德泉说,千万别让腿部受凉,平时常用热水泡泡脚,使气血能顺利到达人的上身,维持机体平衡。同时,老年人要穿宽松的裤子和鞋,鞋跟2—3厘米比较合适。此外,临睡前拿个小枕头垫垫腿,也能促进血液畅通。
其次,多晒太阳。不仅有利于保暖,还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避免双腿钙流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最后,就是要多运动。几位专家教给大家一套从上到下的养腿保健操。
髋部:每天坚持背部靠墙站立,脚慢慢往前走,然后再退回,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此时背的下部要始终紧贴墙壁。膝盖:双膝并拢,屈膝微微下蹲,双手置于膝盖上,先顺时针方向旋转30次,再逆时针旋转30次,扭完双膝后,再随意活动一下肢体。
腿:老年人可选择慢跑、游泳、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最好每天能坚持健走45分钟。中医院老年病中心刘征堂教授建议,常揉腿肚: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脚踝:多踮踮脚后跟,建议抬起脚后跟再绷紧腿,每次保持5—10秒。
脚趾: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收集整理:高凌福
内容审核:孙明白红艳
内容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zz/1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