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年年底,浙江的蓝小姐向我们求助。她自述在小时候,脸部、手掌上就出现了很多黑斑,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心情一度非常低落。她母亲带着她多方求医,用了很多偏方都不能褪掉脸上的斑点。医院求医时,医生怀疑她患的是罕见的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建议她到华大基因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华大基因的遗传咨询师根据蓝小姐的临床表现,结合医生的诊断,推荐了相关的基因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我们在蓝小姐的STK11基因上发现一个已知致病突变,该突变可导致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STK11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19p13.3处,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氨基酸的改变或终止信号的提前出现,导致基因转录或翻译异常,使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丧失。根据华大基因的检测结果,医生最后为蓝小姐确诊为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OMIM编号:),又称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或黑斑息肉综合征。中国人群中发病率较低,约为1/1,,。该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存在黑色素斑点、消化道发生多发性息肉、非消化道存在多发性息肉为特征。患者消化道息肉的癌变风险率较高,常伴生殖系统和其他器官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腹部症状以反复肠套叠,消化道出血和阵发性腹痛为主。息肉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分,以空肠和回肠为主,其次是结肠和胃。患者黑斑分布范围较广,于唇、齿龈、颊黏膜、口、鼻、眼周围的黑斑呈现点或片状,而在面颊部为碎斑,指趾的掌面呈对称性分布。该病息肉的癌变危险性很高,而且胃肠道息肉也会导致肠套叠,引起肠梗阻,所以一旦息肉诊断明确,应及早进行干预。直径大于1.5cm的小肠息肉应及时切除。对于大肠息肉,体积较小的息肉可行电凝切除,息肉多者可分2-3次治疗。胃肠息肉患者应每年复查和治疗一次,发现新的息肉应及时切除。蓝小姐在生育时,可选择自然怀孕,在合适孕期进行产前诊断;或选择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PGD)来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备注:为保护患者隐私,以上均化名。本文系同并相联(







































北京中西白癜风医院
西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zl/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