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凯旋”,再点击“”,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

来源:凤凰网

19世纪60年代,法国有一位医生报告称,他家族中的24个女性有15人死于癌症,其中10人死于乳腺癌;这个家族第二代的5个子女中,有4人死于癌症。而拿破仑一家,其父、祖父、3个姐妹和4个兄弟,以及拿破仑本人都死于胃癌。这不禁让人嘘惊,难道癌症也会遗传?

大量对癌症患者的观察性研究表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患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比如,直系亲属中有一个乳腺癌患者,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比普通人高一倍,如果直系亲属中有2个乳腺癌患者,则高2倍,有三个的话,大约高3倍。

医院肿瘤科主任梁晓华医生指出,在所有肿瘤中,与遗传相关的种类很多,但是因为遗传基因引起的肿瘤发病率并不非常高,只有5%-10%,其中相对发病率较高的包括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神经纤维瘤病等。癌症的家族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多人患不同的癌症,二是一个家族中存在某种癌聚集现象。虽然,家族性能够说明癌症具有遗传性,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被遗传。多数癌症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家族容易出现相同的癌症。

哪些癌症有高遗传性?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该做好哪些预防措施?相信今天的分享对你是有帮助的。

六类癌症遗传几率高

第一,结直肠癌

有一种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疾病,很容易发展成为肠癌。据观察,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跟结肠直肠癌有关的遗传基因有显性表达的MLH1、MSH2、PMS2等基因。携带以上突变基因的人群,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可以达到80%左右,患有胃癌、卵巢癌、肝胆管癌的发病率也会升高。家族中如果有人患有胃癌或者卵巢癌或者胰腺癌或者结直肠癌也要考虑患者是否携带有这些肿瘤遗传相关基因。这部分人群如果不注重生活习惯的调整,比方说,有吸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特殊的感染病史等,肿瘤相关的遗传基因叠加生活和环境因素,肿瘤的发病率可能更高。

发病特点:隔代遗传,如果父母没有患病,不代表孩子不患病。传男不传女。

防范要点:比家族第1例病人提前10年查肠镜。建议他们在20-25岁开始就进行每年的肠镜检查,因为这部分人群的发病年龄可以提前到30岁之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有着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因此要想避免“遗传”肠癌,先要查查家族中有没有亲人得了结肠息肉病。如果父母在40岁查出患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那么他们在10年前就应有腹泻、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等病症。因此,这类患者的后代应提前10年进行肠镜检查,而且每年都要坚持做。

第二,乳腺癌

研究数据表明,正常人群罹患乳腺癌的比例是2%-7%,而遗传乳腺癌1号基因或2号基因突变的女性,有60%以上的风险罹患乳腺癌。家族中母亲或姐妹曾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其本人乳腺癌的发病机会比一般女性高3倍。因此,乳腺癌的发病因素除了年龄、饮食、肥胖等因素,还与遗传密切相关。此外,双侧乳腺癌的遗传性比较明显。

发病特点:年龄小。

防范要点:30岁后定期查乳房。正常女性从35-40岁开始每1-2年定期做1次乳腺健康检查,如钼靶摄片、B超,但有家族史的女性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般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从而在早期发现乳腺癌。

而且,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从2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乳房自检”,特别是月经后应定期做“自检”,如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并且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触摸不疼痛,医院就诊。

第三、卵巢癌

近年来,科学家对卵巢癌患者的研究发现,如果卵巢癌患者检测出BRCA基因突变,那么其后代发生卵巢癌的几率可能比普通人更高。BRCA其实是一种人体的抗癌基因。

年,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命名为乳腺癌1号基因,英文简称BRCA1。年,又发现另一种与乳腺癌有关的基因,称为BRCA2。拥有这个基因突变的家族倾向于具有高乳腺癌发生率,且同时患有卵巢癌。实际上,不论是BRCA1,还是BRCA2,都是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的基因,在调节人体细胞的复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

但是,一旦发生突变,就丧失了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导致癌细胞大量繁殖。研究发现,一般人群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为1%,而BRCA1突变携带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可高达40%,BRCA2突变携带者的卵巢癌风险可升高至11%-18%。

发病特点:卵巢恶性肿瘤中以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防范要点:做BRCA检测。研究发现,我国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率为28.5%,其中BRCA1突变率20.8%,BRCA2突变率为7.6%。该项研究的牵头人医院的吴小华教授说,此项研究证实: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卵巢癌患者都存在BRCA突变,彻底颠覆了我国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较低的传统观念。“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国将BRCA检测作为所有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常规检测之一。”

哪些人需要去做BRCA检测?医院尹如铁教授说,卵巢的位置比较特殊很难早发现。临床上建议卵巢癌患者一经诊断就建议做这个检测。当家族里的直系亲属有患卵巢癌的,也有必要去做BRCA检测,看看BRCA是否发生突变。

尹如铁也指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做基因检测,40岁以前的女性我们不建议做检测。因为通常情况下,中国卵巢癌的发病平均年龄在大概是55岁到60岁,目前数据也证明了在45岁以前即使有突变,发病率也是比较低的,并且过早检测,如8、9岁的孩子去做BRCA基因的突变检测,孩子可能会有焦虑,对她的上学,对她后续的工作甚至是找对象可能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在临床上常见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末端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色素沉着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约25-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患者可在生后不久皮肤即出现色素沉着斑,呈牛奶咖啡色,逐渐增多或扩大。有时皮损出现较迟,在发育期才开始发病,生理变化如发育、妊娠、经绝期、传染病、精神刺激等均可使病情加重。

病程缓慢,但到20-50岁时可发生恶变。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无性别、年龄和种族差异。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除非严重影响美容和功能或有恶变时,才考虑手术治疗。肿瘤数目不多的患者,皮肤色素咖啡斑状沉着是纤维神经瘤的重要诊断之一。本病多发于躯干,有时出现于四肢及面部,患者常合并许多疾病应予重视加以区别。

发病特点:以多发最常见,多发者即为神经纤维瘤病。

防范要点:神经纤维瘤是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子女是50%可能发病,因此要避免近亲结婚、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们应注意进行自我监测。如发现肿物短期迅速增大,可能有恶变,医院诊治。

第五,视网膜母细胞瘤

某些视网膜母细胞瘤也与遗传缺陷有关。这是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大约1/3的患者双侧发生,而且都是显性遗传,就是说一家祖孙几代中都有这种病。另2/3仅单侧发生,其中也有大约10%是遗传性的。

防范要点:产前诊断。Rb基因突变检测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前诊断,对于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的胎儿可于妊娠28-30周取羊水细胞作Rb基因突变检测,若存在该家族的Rb基因突变,最好终止妊娠;若胎儿父母不愿终止妊娠,可于妊娠33-35周行经阴道的B超检查,每周1-2次,观察胎儿眼内是否形成肿瘤,若肿瘤已形成可在妊娠35周引产,立即对肿瘤进行激光治疗,有报告经上述妊娠35周引产及激光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最终不仅保留了眼球,也保留了良好的视力。

第六、肺癌

有报告显示,一个人的近亲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学者调查证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

防范要点:良好生活习惯。

吸烟致肺癌的机理现在已经研究比较清楚,流行病学资料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业已完全证明吸烟是致肺癌的头号杀手。

在饮食方面也有一定的禁忌。吃一些高蛋白、营养全面、高维生素、低脂低盐的饮食,忌烟、酒;减少摄入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葱、蒜、姜、花椒等;少吃一些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应吃一些富于营养、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可能遗传的癌≠一定患癌。癌症主要还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后天性疾病。只要提高防癌意识,减少致癌因素的接触,改变不良行为,是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的。目前某些癌症的遗传特点已经明了,是可以结合家族病史提早防范的。

日常防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

保持乐观的心态;

远离致癌物和促癌物;

提前筛查癌前可疑病变或定期体检。

这四条都是有效预防癌症的手段,不仅对有肿瘤聚集家族史的人群有用,在癌症高发的当下,对普通人也都适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zz/9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