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谁?中国古代各文本中都只有片言只语的记载,《左传》、《礼记》、《汉书》、《文子》、《庄子》、《吕氏春秋》、《孔子家语》等等,在这些古代文典中,对老子通常只有几句话或者是几个字的记载。
比如说,老子死,究竟死在哪儿、怎么死的,只见《庄子》11个字的表述。对老子情况表述最多的,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作的《申韩老庄列传》,结果也只有字左右。而司马迁给孔子作传作《世家传》,竟达1万字以上。这就导致老子究竟是谁,一直被史家纠缠,说不清楚。
直到民国时代,中国最著名的学者,像梁启超、钱穆、冯友兰等等,他们都认为老子是比孔子迟得多的战国中期时代的人,原因是司马迁自己都搞不清老子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老子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他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然后姓李,名耳,字呥,是周王室的史官。
但是司马迁却说不清老子到底是谁,所以他居然用“或曰”——“或曰”也就是“或者说”——“或者说”这样的方式来举例。他说,老子有可能是那个聃,我们今天所说的老呥,耳朵的耳,右边写一个冉冉升起的冉.这个字。他说,老子也有可能是另一个也叫聃的人,这个人是战国中期周王室的一个史官,他说老子也有可能是这个聃,他然后讲,他说,老子的七世孙“仕千汉孝文帝也”,就老子的第七代孙子,给汉文帝刘恒做官。古人结婚很早,一代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年,我们就算30年一代人,7代人往后推也只能推年左右,如果从汉文帝刘恒往前推年.那么老子确实是战国中期人,比孔子迟了上百年,这就是为什么导致学界始终搞不清老子是谁的原因。
而且在老子的传世本中,也就是《道德经》中,我们会大量见到战国乃至两汉以后的文字。我前面讲过,中国文字随时代的变迁,字意、字形会发生某些变化。学界看《道德经》会见到大量远比春秋时代为迟的文字痕迹,比如战国中期儒、道两家争论的文字——“仁、义、对,举”等等,都出现在《道德经》中,这当然也是后人怀疑老子究竟是什么时代人的原因。实际上,由于《老子》书是后人注本的综合本。
大家知道,古人没有印刷术,一本书写成,它是没有办法流传的,它的传播方式是靠每一个人抄写。在一个一个誉抄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发生错讹,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其中,这都在所难免。因此,老子文本中出现后人的字意,并不能表明这本书不是远古之作。
但是,它会引出巨多的麻烦和误解,甚至导致司马迁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因此司马迁只好说老子“隐君子也”。这个“隐君子”不是抽大烟的那个瘾君子,是隐士的“隐君子也”。就是说,司马迁讲老子是一个隐士,因此我说不清老子是谁。
那么,我们下面就稍微考证一下老子其人。我们分四个部分来谈:
第一个,谈他的籍贯;第二,谈他的尊号;第三,谈他的史迹;第四,谈他的传徒。
我们谈老子身世,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对老子其人有所了解,有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老子思想;另外一方面,也是给大家做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做学问的考据方式,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演示。
我们先看老子的籍贯。司马迁说,老子楚国苦县人这个说法很可疑。因为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说,苦县不属于楚国,在春秋时代,陈国没有灭亡之前、没有被楚国吞并之前,也就是在老子时代,应该属于陈国。
清代顾祖禹,一个著名学者,在他的一本书叫《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说,苦县在春秋时,并非县制,到汉时,苦这个地方才置为县,在当时,它不叫苦,叫相。《后汉书》记载说:“陈苦,春秋时曰相”。这就很清楚地说明,老子不是楚国人。
而且楚国是南蛮之国。楚国的农业文明和文明发育相对较迟,直到战国中期,都被中原文明各国视为南蛮,起名把它叫荆国,荆棘丛生的那个荆。楚国第六任国君叫熊渠,《史记楚世家》里记载说:“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就是楚国国君自己承认,我是南蛮子,都不用中原文明人的谥号。
大家注意“谥”这个字,是古代君王和贵族死后追加的尊称叫“谥”。这里就表达,楚王承认自己是南蛮子,不接受或者不仰慕中原文明。
直到战国中期,孟子在他的书《腾文公》篇中,还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也”,就是到战国中期,在孟子看来,楚国还是南蛮之地。所谓“鴃舌之人”是指,他们是未开化人,说话像鸟叫一样,中原文明人都听不懂。那么,老子是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从道理上讲,他不可能发生在一个文化荒蛮之地,因此,说老子是楚国人这个说法,很可疑。
《后汉书》说,苦这个地方归陈,这倒让我们怀疑,老子确有可能是陈国人。大家注意,陈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怎么样的封国或者叫“附国”。陈是远舜之封国,就是尧舜禹的“舜”的后裔之国。因此,陈国文风深厚。
据说,当年武王把他的长女,叫大姬的,嫁给了当年陈国国公,叫妫满,为妻。
而武王的长女大姬,历来喜好史巫文传。因此,她的到达,也进一步表达陈国是周文化的重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老子有可能是陈国人,似乎有根据。
但是在庄子的书中,庄子却一再表述说老子居于沛地。而且,清代有一个学者叫姚鼎,在《老子章义序》中说,《庄子》载孔子、杨子朱,皆南之沛见老子,夫宋国有老氏,而沛者宋地。
什么意思呢?说老子不在陈国,老子大多数情况下居于沛地,而沛这个地方,归给宋国。
大家注意,宋国是商人、贵族移民的封国。而且宋国,姚鼐说“宋国有老氏”,也就是有老这个姓氏,看起来,老子又像是宋国人。因为《周书》记载“惟殷先人,有书有册”,就是在当时的东亚,只有中原殷商之地,才有文字和书本,其他各种族、各部落都没有文字。因此说,宋国出老子,太有道理了。
大家知道,武王灭商以后,曾经把殷商贵族移民,相当一部分迁到关中丰镐,就是西周首都的周边,然后,让这些有文化的殷商贵族,为新成立的周王室服务。
我们可以在出土的《史墙盘》中,看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根据《尚书》记载,老子又有可能是殷商移民,而且被迁往关中,也就是迁往陕西,迁往秦地。因为我们在《庄子》书中,见到庄子对老子死亡的—段描述,原话说:“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他说老聃死了,秦国有一个叫失的人前去吊丧,只干嚎了三声就出来了。这是对老子死亡唯一的记载,他表明老子死于秦地。
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怀疑,老子很有可能是殷商移民,因为那个地方是最有文化,只有那个地方才有可能塑造出老子这样的文化人格。
然后,老子家系,早年在西周的时代,就已经迁到陕西关中,为周王朝服务。那个时候的史官是世袭的,因此老子家系世世代代做史官,以后随西周东迁而至洛邑。那么最终,中国古人有落叶归根的要求,因此老子晚年出函谷关,西向归秦,死在秦地,这是老子籍贯可能的考证。
我们下面看一下老子尊号。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还有一个字,传说叫重耳。大家注意,老子的名字、姓,都是很有特点的。那么老子为什么不叫李子?因为先秦时代,所有的子,都是用他的姓来标号的。他为什么叫老子?按理说,他应该叫李子,即使由于姓李的人太多,但是他毕竟是文化第一先祖,当他叫李子的时候,他人还不会与之重复,却叫老子。他这个尊号是怎么来的?
那么,第一种说法就是,认为“老”,是老聃的姓或者氏。比如胡适讲“老子姓老,氏李”,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姓李,氏老。
我解释一下姓氏,我们今天姓氏是连着用的,在古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自女生,也就是由一个母系带出来的,后代在原始氏族、血缘族群中,共有一个共同徽号者为姓。我前面讲过,人类社会由血缘社会逐步向超血缘社会发展,氏族社会的人群最后星散。那么散开以后,各自保留原姓,却另外给自己追加一个分化出来的标号,叫氏,所以氏小于姓。
那么,老子很可能是“姓李,氏老”,因此叫老子。这是第—点关于老子这个称呼的来源。
第二,老子这个称号是尊称。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习溃,对他人尊敬就把他人说老一点。比如,还不太老就把他叫老王,刚一老就把他叫王老,于是老子很可能是时人或后人对老子的尊称,这是老子这个名号的第二个来源。
第三,绰号。怎么讲呢?宋《太平广记》引《神仙传》说一句话,说老子“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说他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叫他老子。东晋时候,有一本书叫《玄妙内篇》,它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意思是,老子的母亲怀老子,在肚子里就怀了81年,老子生出来的时候已经82岁了,所以满头白发,因为怀的时间太长,从产道中生不出来,只好割开左腋,从腋下把他拿出来了。
这说法当然很荒唐,但是明代著名学者陆德明,在他的《经典释文》中也同样载有“老子生而皓首”,也就是他生而满头白发。看来老子这个特征很明显,这也是人们把他叫老子的原因。
大家再看老子的名字。老子的名字叫聃,字叫聃我们要知道.古人给孩子起名字有很多种起法,其中有一个起名字的方式,就是看这个孩子的生理特征。那么老子的名和字都和耳朵有关,而且老子的字叫聃,聃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中国第一个古汉字学家,东汉时候的著名学者——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说里“聃,耳曼也”,说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耳朵长得很阔大的含义。那么,明初宋濂在《诸子辨》中讲说“聃,耳曼无轮也”,说聃这个字的意思是,耳朵很大而且没有耳轮。你可以想想,如果这个字所形容的是老子的耳相,那老子的耳朵一定很难看,长得又大又软塌塌的,像猪耳朵一祥查拉下来,这证明老子是有天生的一些异相或缺陷的。
那么,唐代的时候,由于李唐王朝不是汉人,李世民四分之三以上的血统是鲜卑人,因为他为了证明自己是汉人,就封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先。因此,在唐代尊奉的国教是道教。当时有一位佛僧,叫法琳,他对李唐遵道不满,于是发言中伤老子,说“其父胎即无耳,一目不明”,说老聃的父亲,一生下来没有耳朵、而且一只眼睛是瞎的。
《四库全书路史》中记载说“周上御史,胎刵且眇”,这个周上御史就是指老聃,说他“胎刵且眇”,大家看这个字“眇”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一种刑罚,把耳朵割掉。说他“胎刵且眇”,就是说他一生下来就没有耳朵。大家再看眇,眇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一眼瞎的意思。请注意,中国古代每一个字是一个含义,比如盲是指两眼瞎,比如瞽是指睁眼瞎。所谓眇是指一眼瞎,说老子生下来没有耳朵,而且一个眼睛是瞎的。
那么我们根据这些记载,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我可以很有理由的推断,老子小的时候有先天性白化病。因为我们不可能想象老子母亲怀胎81载,生出来满头白发。现代医学告诉我们,怀胎最长不可能超过14个月,超过14个月就是死胎,正常只有9个月。老子“生而白首”,说明他很可能得一种病,叫白化病。
我们大家在街上,经常见到皮肤苍白,头发全白,毛发全白,甚至黑眼球虹膜上色素沉着都极浅。那么这种病人,由于虹膜色素沉淀不够,阳光中的紫外线就会大量侵入眼底,损伤视网膜,他们很容易在少年时期发生一眼盲。因此,根据这些记载,我们有理由推断,老子当年是一个白化病人,先天性白化病,而且一眼瞎。由于他生相异常,因此他作为儿童的时候,就经常被其他孩子嘲笑,这使得他从小不敢见人,于是又继发性引起一个心理疾病,叫少年幽闭症,这使得他晚年即使成为中国文化之第一宗师,也仍然表现为隐君子的原因。
那么,如果我们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老子的先天异常就还是一个综合征。大家知道,先天性遗传病,通常不是只遗传一个病,而会有一堆遗传病形成综合征。因此,我们很难想象老子长寿。《史记》中记载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就是说他活了或延余岁,“以其修道而长寿者也”。我觉得这个说法也很可疑。因为如果老子具有如此之多的先天异常病,他也很难长寿。我的意思是说,史书的记载,由于记载不详,我们有必要对老子的身世做一些特殊的考证。
我们再看老子的史迹。由于老子家系世代做周王朝史官,因此随王朝迁动,从关中镐京到东周洛邑。
传说在鲁昭公22年,也就是公元前年,发生一件大事,就是当时的周天子,周景王死后。因王位继承问题,他的十几个孩子纷争,争夺王位,发生严重的王室内讧,爆发长达十多年的拉锯式内战,史称王子朝之乱.王子朝本人最后战败。
据说,他携带着周王室大量典籍,逃亡到楚国。而老子是周王室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图书馆馆长,如果书籍文档全部被带走,老子自然失业,于是老子辞官周游列国。这是我们讲,史书上记载一会儿老子在楚地,—会儿说老子在陈国,一会儿说老子在宋国,一会儿又说老子西归秦地的原因。最终老子落叶归根回到秦地,死于陕西,这就是关于老子的史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zz/1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