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尔滨的王女士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一到露天市场买菜,皮肤就发红发痒。检查后,她才知道自己患了光敏性药疹。
原来,王女士因患高血压正在服用一种复方降压药,药物成分含有氢氯噻嗪,光敏性药疹就是氢氯噻嗪引起的。
无独有偶,赵先生此前因为尿频、医院就诊,随后被确诊为尿路感染。
然病情并不严重,医生给他开了口服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并嘱咐他服药期间不要晒太阳。
但赵先生在尿路感染的症状缓解一些后,和朋友去钓鱼,结果被太阳晒后,浑身发痒,脸和胳膊起了很多小水疱。
▼
什么是光敏性药物?
有些药服用后,在光照刺激下,可能引发皮肤光毒性反应或光变态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水疱,溃破后形成糜烂或溃疡。
某些情况下,皮疹还可能出现在未经阳光直接照射部位的皮肤上,这也被称为光敏反应。
不管是人高马大的壮汉,
还是纤细柔弱的少女,
吃了这些药都不能“见光”。
9种药物能引起光敏反应
1抗菌药
喹诺酮(沙星)类抗菌药光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代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四环素、氯霉素也可能引起光敏反应。
2抗过敏药
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3解热镇痛药
常见的有双氯芬酸、布洛芬。
4利尿降压剂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常在复方降压药中含有)。
5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在服用后也需要注意防晒,如格列本脲等。
6降脂药
在降脂药中,非诺贝特的光毒性最强,这与服药剂量和光照强度有关。
此外,阿托伐他汀可能会造成光照性红斑并发水肿。
7避孕药
尤其是含雌激素、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药。
8痤疮药
含有维A酸类痤疮膏,如维甲酸。
9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的光毒性反映在蓝灰色皮肤色素沉着、金褐色色素沉着、皮疹、眼部不适、晶状体混浊及黄斑。
哈医大一院药学部药师赵爽介绍,如果服药后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停药,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服用后如何预防光敏反应?
1.用药后5天内都应防晒
由于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出需要一定时间,建议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至少5天内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
即使是夏季的阴天,如果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也应注意涂抹防晒霜、撑遮阳伞,穿长袖衣服。
如出现光毒性反应或皮肤损伤,应立即停用具有光敏感作用的药物,改换其他治疗原发疾病的药物,并去皮肤科就诊,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2.躲避日光
如果服药后晒太阳而出现过敏,需在皮肤最初出现麻刺感或红斑时,立即躲避阳光,用冷水湿敷红肿发热部位。
初次发生者要尽量避免日光和其他光线,包括日光灯的照射。由于能够诱发皮疹的光线主要是日光中的长波紫外线,而它不仅存在于室外阳光中,还可透过一般的玻璃窗,甚至存在于日光灯中,因此,患者即使在家里也要格外小心。
3.饮食也有讲究
服药期间最好少吃香菜、芹菜、油菜、芥菜、黄泥螺、无花果等富含光敏性物质的食物,它们能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大过敏风险。
4.过敏体质更应预防
如果在春季容易出荨麻疹,或者有相关药物过敏史的人,更应在服这类药后注意防晒。
由于身体情况不同,过敏症状的轻重也不同,服药后应注意观察,以免在较严重时才被发现。
5.对于已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
已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在症状未消失时及症状消失后5日内,仍不能接受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以免再次发生光毒性反应。
药师赵爽介绍说,与普通人相比,光敏性药疹更容易发生在皮肤娇嫩者、小儿、老人、女性,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红斑狼疮、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这些人在使用光敏性药物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光毒性反应的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
药物的光敏作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夏季进行户外工作,外出游玩时更应警惕。
建议大家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是否为光敏药物,提前做好防晒准备。
记者朱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联系作者
如有侵权请与小编联系
责任编辑:张宗审核:张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zl/1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