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多粘菌素B属多肽类抗生素,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用于临床,因其严重的肾毒性而逐渐被新晋抗菌药物所取代。近年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上升,该类细菌对现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上升,但对多粘菌素B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多粘菌素B再次被启用[1-2]。多粘菌素B常见不良反应是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也可见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皮疹等。但目前的报道显示,其可引起一种虽不影响疗效,但可能会引起患者心理障碍的不良反应——皮肤色素沉着。

本刊近期报道2例男性肝移植术后患者(例岁,例岁),因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给予多粘菌素B75mg(首次剂量mg)静脉滴注、2次/d,分别于用药第13、15天出现头颈部皮肤色素沉着,其他部位肤色未发生变化。例1因感染未控制继续用药,头颈部皮肤颜色继续加深,至用药第29天因多器官衰竭死亡时,头颈部皮肤呈深棕褐色。例2因病情好转于用药第31天停用多粘菌素B,停药时头颈部皮肤呈深棕褐色;停药后随访4个月,头颈部皮肤颜色明显转淡,但未完全恢复。

文献显示,多粘菌素B相关色素沉着在新生儿及成年患者中均可发生,大多可逆。相比新生儿,成年患者肤色恢复正常需要的时间较长。新生儿在停药后34d可见好转,46d左右可观察到肤色恢复到基线水平[3-4];而成年患者在停药后3~5个月肤色才渐好转[5]。

因此,对此类患者,因疾病治疗确实无法停药时,医师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

图1例1应用多粘菌素B第20天上半身照片(头颈部皮肤呈棕褐色,明显深于手部肤色)图2例2应用多粘菌素B第15天上半身照片(头颈部皮肤呈棕黄色,明显深于手部肤色)图3例2停用多粘菌素B后4个月上半身照片(头颈部皮肤颜色与用药15d时比较明显转淡)

注:图右上角为VonLuschan’schromaticscale肤色量表

参考文献:

[1]胡付品,郭燕,朱德妹,等.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18(5):-.DOI:10./j.-..05..

HuFP,GuoY,ZhuDM,etal.CHINETsurveillanceofbacterialresistanceacrossChina:reportoftheresultsin[J].ChinJInfectChemother,,18(05):-.DOI:10./j.-..05..

[2]余美玲.多粘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用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10(4):-.DOI:10./j.issn.-..04..

YuML.TheEffectivenessanalysisofpolymyxinBi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y/13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