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0日的“第六届全国皮肤激光美容规范化培训学习班”大会上,来自医院激光中心的卢忠教授,分享了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的激光光电治疗的进展。下面是卢教讲授的部分精彩内容。
色素增生性皮肤病是指表皮或/和真皮内的色素(主要是黑素)增加。
皮肤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分类
按色素增生的性质分为黑素或其他色素增加、黑素细胞增生和外源性色素。
按解剖部位分为表皮色素增生和真皮色素增生。
皮肤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包括雀斑、咖啡斑、雀斑样痣、Peutz-Jeghers综合征、黄褐斑、蒙古斑、太田痣、蓝痣、获得性太田痣样斑、文身、毛痣、斑痣和黑变病。
祛除色素的主要设备
1、调Q红宝石激光:nm。
2、调Q紫翠玉激光:nm。
3、调QNd:YAG激光:nm/nm。
4、皮秒激光。
5、其他,IPL(DPL)、点阵激光。
色素增生的治疗热点
1、黄褐斑
2、获得性太田痣样斑
3、文身
热点一
黄褐斑
非气化型点阵激光:YAG(nm)、Er:Glass(nm)、红宝石(nm)、点阵(Pixel),能量-mJ,3-4周/次,8-10次。
点阵调QYAG激光(Pixel)
1、治疗次数:8-10次。
2、能量:-mJ/P。
3、频率:1-2Hz。
4、终点反应:轻微红斑(扫描3-4passes)。
疗效评价
1、平均黑素指数(MeamMelaninIndex,mMI):(德国CK公司皮肤黑色素血红素测试仪)。
2、皮损区肤色测定(L值):(分光光度皮肤测色仪),L值越高代表肤色越白。
3、mMASI评分。
4、医师主观评价。
5、患者主观评价。
复发及安全性评价
1、治疗后3月
?部分复发率:6/16例复发(45%)。
?完全复发率:0。
2、治疗后6月
?部分复发率:15/16例复发(%)。
?完全复发率:0。
3、无显著疼痛:VAS1.25±0.46。
4、TEWL无显著降低。
5、无明显副作用。
6、可与激光联合的维持治疗手段。
7、外用褪色剂:首选氢醌、谷胱甘肽、左旋维生素C和熊果苷。
8、口服氨甲环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及维持手段,其机理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起效快、疗效好,剂量为0.25gBid0.25Qd,大多服用半年无严重不良反应。
9、中药: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
热点二
获得性太田痣样斑
对于单纯获得性太田痣样斑一般4-6次治疗后,80%以上患者显效,但色素沉着常见。
对于混合型获得性太田痣样斑,最大的挑战是合并黄褐斑,且很多纠纷的根源为甲环酸。
治疗原则
联合治疗,不刺激黄褐斑。
1、调Q激光常规模式+点阵/低能量模式。
2、调Q激光+外用褪色剂。
3、调Q激光+口服氨甲环酸。
热点三
文身
文身分为业余、专业、美容、治疗、外伤性文身。
治疗方案
1、业余文身:5-6次。
2、专业文身:8-10次。
3、间隔:3-6月。
疗效评价
对蓝、绿、黑色文身有理想效果,对红色文身也有较好效果。一般需4-6次治疗,达到显效,多回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皮秒激光效果更好。
1、不同波长调Q激光联合:、、--蓝绿黑色文身,--红色文身。
2、点阵激光+调Q激光联合。
3、皮秒激光
?脉宽:ps(1ns=ps)。
?波长:55nm、nm、nm。
4、皮秒激光的原理:调整激光峰值功率和曝光时间(脉宽在ps级),所产生的机械波使色素颗粒瞬间爆破。
5、皮秒激光的副作用主要为过敏、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和瘢痕形成。
?暂时性色素减退:见于深肤色患者,4-6月后消退。
?暂时性色素沉着:多见于获得性太田痣样斑、部分雀斑及脂溢性角化,6-9月消退。
?纹理改变:主要见于毛痣治疗后。
?过敏:文身治疗后,罕见。
小结
1、黄褐斑、获得性太田痣样斑和文身的疗效有待提高。
2、掌握激光的基础理论和作用机理能更好地确定治疗方案。
3、皮秒激光有望提升疗效。
本文为医道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y/1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