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的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我国全年均可发病,每年4-6月和9-11月是高峰期。

手足口病的特点及危害

1.传染性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分泌物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2.对幼儿危害大:可引起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病死率可达10%-25%。

3.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

·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传播。

4.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

5.控制难度大: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集中单位常出现暴发。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临床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可发热或不伴发热,多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手、足、口、臀等部位可见散发性的皮疹和疱疹,偶见于躯干。口腔内疱疹多位于舌、颊粘膜和硬腭等处,常发生溃疡,皮疹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无并发症表现,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少数病例除了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外,病情迅速进展,伴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等症状体征,如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原来会站、会走的,突然不能站或走了)、颈项强直、呼吸困难、面色灰白、血压下降等。

治疗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儿童出现发热、出疹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wh/14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