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www.xftobacco.com/

本期来源

昌吉市教育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秋冬季是传染性疾病多发季节,为了共同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希望通过这封信,让您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共同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一、各类传染性疾病介绍及预防

1.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四季均有流行,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直接接触、飞沫、唾液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有触痛。7至12天消退,一般预后良好。

患者受感染后,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出现一侧腮或两侧腮腺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病毒性脑炎。

1.接种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是预防流腮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措施。2.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诊。3.流腮患者应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治疗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大约3周。4.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应重视通风及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常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内引起暴发流行。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大多数发病,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也可间接传染。本病以冬春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为集中在1~15岁的儿童。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1.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可建议未发病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接种水痘疫苗;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共用毛巾,勤洗手、勤晒衣被;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活动。

3.猩红热

猩红热是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如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可能出现关节、肾脏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其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给密切接触者,偶可通过带菌的用具传播。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发病的第一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1.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jc/14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