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

我县唐远峰老中医,现年八十四岁,临床治病六十余年,擅长儿科,拟方精确,用药以轻灵见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二十多年来我们常问道于唐老,现选录他运用三豆饮治疗小儿高热医案三则介绍于后。

例1庞××,男,12岁,玉林镇朝阳街人。年6月14日下午1时初诊。患儿3月初旬开始发热头痛咳嗽,有时高热达40°C。屡经中西医治疗,用药后热稍退,但过后又反复发热,午后尤甚,体温持续在39°C左右。

检查:面色萎黄,眼倦神疲,发高热,唇干,苔薄黄,大便溏黄量少,日二次,小便短黄。两手脉浮,右虚左细弱。

处方;黑豆21克,饭豆21克,绿豆21克,青蒿4.5克,白薇9克。

次日下午三时复诊:昨下午服上药头煎后入睡一小时,微汗出,醒来热已减轻。接服二煎药后,安然入睡至天明,热已退清,精神较好。

检查:已不发热,口唇较润,舌微红,苔黄薄,神色较好。脉已不浮,右弱左细。

处方:生扁豆9克,绿豆9克,黑豆9克,饭豆9克,炒淮山9克,芡实6克,生鸡内金9克。

6月16日下午二时三诊:服上药后退热无反复,饭量增加。因发热三月有余,体质已弱,拟参苓白术散以善其后。随访热退后无复发,身体日健。

例2庞××,男,1岁3个月,玉林柴油机厂家属。患儿因发热住玉林x×医院治疗七十余天无效,于年9月19日自动出院找唐老就诊。住院期间经胸透心肺无异常,脑脊液检查无阳性征,诊断为“不明原因高烧”,曾用过多种抗菌素和激素以及十余剂中药治疗,均无效,每天体温持续39.5°C左右。

检査:发高烧,咳嗽鼻干,哭吵不宁,乳食已少。左食指纹浮赤已过气关。唇干,舌苔黄厚。

处方:黑豆9克,黄豆9克,绿豆9克,青蒿3克,钩藤4.5克,连翘4.5克,桑叶4.5克,甘草3克。

随诊三次。服第一剂药后当晚出微汗,热已退半。二诊嘱再服上方3剂。三诊患儿已热退身安,拟下方善后:生扁豆4.5克,淮山9克,生鸡内金4.5克,红枣二枚,山楂炭3克,神曲0.15克,服二剂。随访发热未见反复,体健如常。

例3陈×,男,9个月,住玉林地区农机局(陆川县马坡公社人)。患儿因发热住玉林××医院儿科留医三个多月无效,于年8月10日上午8时自动出院找唐老就诊。医院留医期间,每天发热39°C以上,虽经多方检查无法确诊,诊断为“不明原因高烧”。住院期间曾用多种抗菌素和激素联合治疗,均未见效。年8月10日病情恶化:高热39~40°C,手足抽搐,惊厥不安,眼仰视。经用镇静及抗痉西药治疗均无效果。医院屡辞无法治疗,医院就医。

检查:危重病容,发高烧,手足抽搐。左食指指纹青浮已过命关。

处方:羚羊角0.15克,钩藤4.5克,黑豆6克,绿豆6克,饭豆6克,土苡仁6克,川贝4.5克。

服头煎药后当日下午出微汗,抽搐已止,热已略减,嘱服二煎以观后效。次日上午八时续诊,家属代诉病孩服二煎药后睡至半夜热已全退。检查:左食指指纹色淡黄,不过风关,舌苔薄白,唇润。因长期高烧,乳食欠佳,体质极弱。继服下方调理:饭豆9克,黑豆6克,绿豆6克,生鸡内金3克。第三天上午九时三诊,服药后病孩安睡至天明,热退如常,乳食渐多。拟下方善后:生扁豆6克,炒淮山6克,生鸡内金3克,山楂炭0.15克,土苡仁6克,芡实3克,连服2剂。几天后病孩父亲前来告知,小孩身体日渐复原,病已告愈。

讨论

春夏为大气(指阳气和天气)升而浮的季节,小儿阴阳稚弱的体质易受影响。况春夏风木与二火当令,气候的寒温凉热变化无常,对小儿的护理稍有不善,容易患感冒伤风诸证,如果治疗方药过于辛温攻表,每致汗出热退而复热,辗转缠绵,汗愈出,阴愈伤,阳愈浮,变症百出,而发热不休也。三豆饮(原名扁鹊三豆饮)源出于宋朝陈无择的《三因方》,彭子益的《园运动古中医学》亦有记载。黑豆、绿豆、黄豆皆谷食常品,甘淡和平,既无苦寒克伐之过,又无腻补壅滞之弊。黑豆滋水以函木,绿豆降胆以潜阳,黄豆养中助土,合用之阴平阳秘,实为小儿久热不退之良剂。

例1为成童,身体较健,虽每日反复发热午后尤甚,但变症不多。兼见口鼻气灼热,唇干,困倦,不思食,此为邪热流连阳明经之故,所以治用三豆饮加青蒿、白薇透热解表;因大便溏薄,食少,小便短,故以饭豆易黄豆,加强利湿培土功能,奏效甚速。

例2为稚弱小儿,发热七十余天不退,因服药不恰当,反致激动心包火上迫胸肺,因而出现鼻干无汗,吵烦不宁等症,故治用三豆饮加钩藤、连翘、青蒿、桑叶等清凉解表,药后微汗,热退神安。

例3亦系稚弱之体,经过三个多月留医治疗,发热不仅不退,反日益严重,变症多端。因汗出愈多阴愈伤,阳愈浮,迫动胆火而生风抽搐,口唇扯动,目定上视,指纹青浮已过命关,原属难治之症。唐老再三斟酌,最后拟用三豆饮加羚羊角、钩藤,以凉肝舒筋而定肝风,立奏奇功。唐老运用三豆饮治病很重视辨证加减,上述三例均结合具体证候,灵活恰当地进行了加减,这也是能够迅速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原因,足见“辨证施治”的重要。此外,唐老运用三豆饮加减治疗小儿高热效果满意,亦可见祖国医药学遗产之丰富与宝贵,极值得我们大力发掘整理,使其更加绚丽多彩。(唐忠雄邱承雄)

妇科疾病

扁鹊三豆饮,由绿豆、赤豆、穞豆、银花、甘草组成。药仅五味,体兼五色,具清热解毒,养血祛风,利水散肿作用,立法轻灵活泼。原治小儿天豆痘疮,予服能疏解热毒,对麻疹有予防作用。我们在已故妇科名医朱小南以此为基本方治疗妊娠皮肤发黑获得良好效果的启发下,应用于一些妇科疾患取得一定疗效。

临床资料

一、妊娠皮肤发黑林××,27岁,年8月初诊。妊娠第一胎已五月余,情况良好,近两周来始起足趾搔痒,以后发展到四肢奇痒难忍,上下肢皮肤渐呈枯黑色,似烧焦木头样。经朱小南氏诊视,舌苔薄白,脉象弦滑。认为病由胎火偏旺,热毒走注皮肤则色黑;血虚生风,窜扰肌腠则搔痒,治以清热养血安胎:穞豆衣、赤小豆、绿豆衣、生甘草、地肤子、苍耳子各9克,忍冬藤、生地、钩藤各12克。共服12剂,皮肤发黑部分全部消退,皮屑剥落,搔痒亦止。随访产后母女健康。

二、妊娠及产后面部色素沉着如王××,36岁,由妊娠期开始,面部色素沉着,两颧呈蝴蝶状斑较明显,历四年余未愈,连服本方38剂基本消退。又如,张XX,39岁,产后出现面部色素沉着,病已三年,服本方15剂后有效,旋又反复,续服本方26剂,基本消退疗效巩固。

三、服避孕药及人流后月经量多,面部及手部色素沉着黄Ⅹ×,38岁,从年起服避孕药后逐渐出现面及手臂部色素沉着,逐年加深,后又作人流结扎,月经量多,色素沉着如有色人种一般,以额部、双眼周围、耳前及颈部尤较明显,面颧及唇部周围稍淡。用扁鹊三豆饮加潼、白蒺藜各9克,仙灵脾12克,首乌藤15克,服药月余,色素沉着部分约2/5消退,取得十余年来未有的疗效。

四、习惯性流产曾治三例,分别流产3~6次,均于最后一次妊娠期,连续服用扁鹊三豆饮加味而防了“滑胎”,结果获得顺产。

体会

据现代医学,一般妊娠色素沉着与垂体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因垂体中有一种黑色素生成激素,从而可能增生血清中酮离子或减少皮肤中硫氢基的含量,使其色素增加。妇女妊娠期、产后、服避孕药、月经量多等因素出现的色素沉着,即与内分泌有关,是否可以意味着肝肾真阴的亏损,有待研究。

从临床观察,扁鹊三豆饮对阴虚体质的病人效果尤佳。盖一是阴虚生内热,血不足则火易上炎;二是妊娠赖血聚养胎,阴血受损,热毒熏灼。本方甘缓凉润,实为“轻可去实”之剂。(乐秀珍朱南孙)

功能性子宫出血

年至年,我们运用山医院邢子亨老中医所创治疗漏下的三豆粥,治疗经中西药久治不愈的功能性子宫出血97例,疗效满意。

三豆粥由黑小豆(或黑大豆)、赤小豆、白扁豆水煮成粥,每日2~3餐食用。25岁以下青年或肾虚血热伤络型应重用黑小豆补肾养肝固冲,日食黑小豆~g,赤小豆、白扁豆各30g;26~45岁中年或气滞血瘀阻络型,以赤小豆为主柔肝理气活血,日食黑小豆90~g,赤小豆60g,白扁豆30g;46岁以上或脾虚血失所统型则倍加白扁豆健脾益气养血,日食黑小豆90g,赤小豆30g,白扁豆60g。三豆除煮粥食用外,也可磨面做饼、蒸馍、加工成面条,或将三豆煮熟凉干磨面加糖开水冲服,做粥服等。3个月为1疗程,疗效不佳者可连服半年以上。(赵景明李巨林黄万义张洪林)

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属于祖国医学“风水”“阳水”“阴水”“水气”等病证范畴,是常见病多发病,小儿比较多见。近年来笔者自拟“三豆一根汤”,治疗急性肾炎疗效较为满意。

方药组成:黑豆五钱,绿豆五钱,赤小豆五钱,白茅根三两。

药物功能:黑豆甘温无毒,补中健脾,益精利水;绿豆甘寒,清热解毒;赤小豆解热毒,健脾胃,通下水,利小便;白茅根甘寒,清热养阴,凉血利尿。

煎服方法:每剂药用水三碗(约0毫升)先煮“三豆”半小时许,捞去“三豆”再加入白茅根微火小沸约15分钟,煎水剩一碗多时(约毫升),去渣,分早晚两次服。

案例

例一:季××,男,6岁,住洛阳市自来水公司,年11月4日初诊。其父代诉:前几天感冒好后,发现精神倦怠,面部浮肿,两眼上皮较甚,色鲜明,早轻晚重,小便量少色黄,舌质淡红,苔白有津,脉象弦细略数,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尿检:旦白(++),白血球(++),红血球(+),上皮细胞(+)。按外感发热,阴津受损,郁热犯肾,气化失调,不能通调水道,水气上逆,外见水肿。诊断:“阳水”。治则:健脾淡渗,清热养阴。方药:黑豆、绿豆、赤小豆各五钱,白茅根二两,七剂,水煎服。

12月12日二诊:患儿精神复常,小便清长通利,浮肿全消,脉沉略数,舌质淡红,苔薄白。尿检:未发现异物。处理:继服“三豆一根汤”五剂善后。

例二:杨××,女,8岁,住洛阳轴承厂。年2月1日,医院就诊。其母代诉:患儿半年前患感冒后,全身乏力,面部浮肿,曾按肾炎治疗痊愈。近因感冒引起肾炎复发。现症:呕吐腹胀,身肿,小便不利,不能进食,靠输液维持。尿检:旦白(+++),管型(++),白细胞(+),红细胞(+)。患儿精神萎靡,颜面浮肿,上眼皮尤甚,四肢发凉,腹胀喜按,频频呕吐。脉象:沉微,舌质淡,苔薄白。证属:脾肾阳虚,健运失调,水气犯胃,胃气上逆作呕。治以温阳化气,健脾和胃止呕。方药:附子一钱半,云苓五钱,陈皮三钱,姜半夏三钱,青竹茹一钱,炙甘草半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五剂煎服。

2月8日复诊:服上药呕吐仃止,饮食逐增,精神好转。且患儿四肢温和,腹胀全消,大便正常,小便短赤,面部和上眼睑浮肿。脉象:弦细略数,舌质淡边红。治以健脾淡渗,清热养阴,“三豆一根汤”七剂煎服。

2月15日,患儿步行就诊,精神良好,浮肿全消;由于饮食不慎,近两天食欲减退,小便量增多,色微黄。脉象:细数,舌质淡红,苔白。尿检:旦白(+),管型少量,红细胞少量。处理:以上方加山楂五钱。继服七剂。

2月23日四诊:精神恢复正常,食欲正常,小便清长,脉象弦细,舌质红,苔薄白。尿检:旦白微量,其它未见异常。处理:继服“三豆一根汤”七剂善后。(乔保均)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jc/12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