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对应人体五脏六腑

后背的保养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长痘:肠道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2、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

明显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5、脾区

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6、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7、妇科

八髎穴突出、发青、发黑、长痘:内分泌失调、宫寒、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赤白带下、子宫

背部养生区的保健方法:

1、晒背取暖: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2、衣服护背: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3、搓背、捶背、撞背

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

撞背法: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

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之间,撞击次左右。可提升阳气,调节内脏,能使全身气血通畅。

4、慎避风寒

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

中医认为背部区为五脏之附,背部常暖,肝脏才会健康,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做好背部的保健养生。背部受寒容易诱发风湿,心血管病等,尤其老年人更要做好背部的养生工作。

5、背部艾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记载:“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保健灸法。

背部艾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悬灸)

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6、背部捏脊

“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中医美容穴位按摩法

眼部穴位让你与黑眼圈、肿肿眼说再见

熊猫眼、金鱼眼、眼部浮肿是阳虚、气虚造成,而黑眼圈则是血虚、血瘀闹的,按压眼周这些穴位,可以加速眼周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好了,自然没有黑眼圈和肿肿眼。

睛明穴

(位置:内眼角上方一点,摸到一个小坑就是。)

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位置。)

鱼腰穴

(位置:眉毛正中间。)

丝竹空穴

(位置:眉梢稍微外侧一点(眼眶外),摸到一个小坑就是了。)

太阳穴

(位置:眉梢和眼睛外侧的角连起来呈一条竖线,竖线往外一横指就是太阳穴。)

四白穴

(位置:下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

按摩方法

涂上面霜后,可以用手指点按这些穴位,7~8次即可。如果经常对着电脑,或眼睛比较劳累、酸痛,可以每天压2~3遍;如果不算疲劳,每天压1遍就可以。由于眼周皮肤比较娇嫩,切忌用刮痧板按压或用力过度,力度以有感觉但不痛为最佳。

额头穴位

不想额头被痘痘、干纹霸占,这几个穴位每天按一按放松一下额头,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循环和代谢,让额头肌肤越来越有光彩。

阳白穴

(位置:在眉毛正中鱼腰穴上方,把大拇指横放在眉毛上,手指上方就是阳白穴。)

印堂穴

(位置:两个眉头之间,鼻梁之上就是印堂穴。)

按摩方法

额头只要知道这两个穴位就Ok了,抹上面霜或按摩霜后,手指并拢,从额头中间向两侧大面积按摩。

腹部穴位给你最佳精神头

如果你经常觉得没力气、头晕、不想说话、腿发沉,可能都是气虚闹的,气虚时眼袋、浮肿都会来骚扰你,怎么做个有精神头儿的美丽俏佳人?这几个专门补气的穴位,一定可以帮你大忙哦!

天枢穴

(位置:乳头到肚子正中线是四寸,把这个距离分一半,从肚脐旁开两寸即为天枢穴。)

气海穴

(位置:从肚脐向正下方摸,摸到骨头的位置,从这里到肚脐的距离为5寸,可以把它分五份,从肚脐下1.5份的地方即为气海穴。)

关元穴

(位置:从肚脐下三寸的地方就是关元穴。)

治疗方法

用艾条来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即可。

手臂穴位青春痘一扫空

脸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青春痘,可能是体质偏热造成的,也就是阳气过盛。可以通过按压一些清热的穴位,比如清热解表的合谷穴、曲池穴,通便、调理三焦的支沟穴等,来赶跑这些恼人小痘痘。

合谷穴

(位置:顺着拇指和食指的骨头往下摸,在两个骨头中间,握拳会鼓起一个小包,就是合谷穴。)

曲池穴

(位置:胳膊的上臂和小臂呈90度放在桌子上,可以看到胳膊肘处有一个横纹,胳膊肘外边有个骨头尖(肱骨外上髁),在横纹的尽头和骨头尖两个点中间就是曲池穴。)

支沟穴

(位置:把手放在桌子上,手心朝下,手背朝上,手腕内侧一条横纹,肘关节内侧也有一条横纹,在手臂外侧,把这两条横纹之间的距离看做12寸,从腕横纹上3寸的地方,两个骨头正中间就是支沟穴。)

按摩方法

可以用刮痧板的角或手指关节按压,每次15~20下。每个穴位不必非要按到疼、酸的程度,而是有感觉但不痛苦,这是最好的度。

精彩推荐

华陀小能手为您解忧

您的疑问我来答~

华陀小能手

问题一

Q:止咳,有哪些好的食疗方法~

A: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一不注意就感冒咳嗽,如果是小小着凉受风,咳嗽初起,下面的食疗妙招效果比吃药更快速有效,关键是美味哦!

当然,咳嗽伴有发热、痰中带血,咳到肺都要出来的,就需要重视了。

1红白糖煮豆腐2玉米须橘皮水

做法:

干净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

适用:驱风散寒止咳,尤其擅长祛痰湿咳嗽。

平时脾胃就不怎么好,容易拉肚子,咳嗽有痰的用这个方子简直就是量身定制了。

3萝卜猪肺汤

做法:

萝卜1个,猪肺1个,莲子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莲子喝汤就好啦!

适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若久咳不止,痰多气促,这个汤可以「以形补形」,让人舒服许多。

4百合鸡蛋

做法:

白糖50克,鸡蛋1个,百合干15g、生姜适量

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百合干泡水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

适用:久咳不愈,可补虚损。

若是兼有嗓子痛,这更是能让嗓子快速舒服的方法。

若有黄痰、上火的症状,则不要放姜。

5蜂蜜蒸梨

做法:

梨1个,蜂蜜50克。先把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适用:生津润燥,止咳化痰。

可改善肺有虚热,咽干咳嗽、手足心热。

干燥上火用这招特好使。

6烤橘子

做法: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

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吃温热的橘瓣即可。

适用:橘子性温,有温脾和胃的功效,能够及时补充身体津液,而且口感酸酸甜甜,能很好的滋润嗓子,能够有效减轻咳嗽。

7葱白生姜糯米粥

食材

糯米20g、生姜7片、葱白15g,醋一勺

做法

1、糯米、生姜、葱白分别用清水洗净。

2、糯米、生姜放入砂锅内,加水煮沸两次。

3、加入葱白和糯米,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继续熬煮45分钟。

4、将醋加入,搅匀,趁热食用哦!

适用:葱白、生姜可起到温通的作用,帮助解表发汗,温中止咳。

以上是小编从留言中整理出来问的比较多的问题,希望小编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解决您的疑虑!

觉得小编文章解决了您的疑虑,就请帮华陀小能手点个赞吧!!!

长按屏幕下方的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y/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