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色泽异常可分为着色牙和变色牙两种类型[1],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发生牙齿颜色的改变,是患者就诊的直接原因;不同之处在于造成牙齿颜色改变的原因不同。牙齿色泽异常又可分为外源性着色与内源性变色两种。外源性着色是由于色素沉积在牙齿表面的唾液薄膜上。膜、色素在牙体表面沉积或钙化可造成外源性着色。这种吸引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导致外源性着色的物质分为非金属类和金属类。非金属物质包括食物成分、饮料、烟草、口腔清洁剂、药物等;金属类物质来源于职业缘故暴露或者药物中含有金属盐成分,如补充铁离子的患者或铸铁工人牙齿变黑;铜离子导致牙齿变绿等[2]。结石、菌斑和唾液薄膜的存在为牙齿色素的沉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3]。牙齿以白为美,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即使是牙齿受到轻微着色,人们也已经越来越在意。
1、着色牙——外源性着色的原因牙齿着色的机制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着色程度可能与牙齿表面的粗糙度、唾液环境、唾液类型、唾液流速以及牙齿表面的获得性膜有一定的影响。牙齿着色的外部原因包括:牙釉质表面着色,龋坏引起的牙齿着色,修复体引起的牙齿着色,局部治疗牙齿的药物引起的牙齿着色。如长期牙龈出血.可使牙齿异常着色:长期抽烟、喝茶、喝咖啡等,可以造成烟斑、茶垢沉积造成黄牙等。外源性着色牙主要包括:①食物着色;②烟斑着色;③金属着色;④产色素菌引起的着色;⑤牙石类着色;⑥药物引起的着色等。
1.牙釉质表面着色
引起牙齿着色最有代表性的原因之一就是牙釉质表面着色。通常健康的天然牙牙釉质表面光滑,不易附着色素,但是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缺陷,牙齿表面常见色素沉着。例如,在上颌中切牙唇面的发育沟、牙釉质钙化不全的部位和牙颈部的外展间隙等处。附着的色素通常有:金属类型如硝酸银,氟化锡等;饮食类如咖啡、红茶和绿茶等;烟草类如香烟等;产色素细菌类如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杆菌、中间杆菌、口腔放线菌属等。
菌斑中产色菌产生的着色物质主要是黄、绿和桔色色素,这是基于口腔菌群的特殊生态学状态,去除着色物质后易再发生。黑色着色物质也有类似特点,黑色着色呈线条状,染色沿牙龈游离缘的釉质表面呈一连续薄带,可累及近远中及舌侧,女性多见,且好发于龋活动性低和卫生较好的口腔内,是由于产色菌附着于粘蛋白膜所致。通过口腔的食物中提取的着色物质分析研究,含有浓色的食物如咖啡、茶和醋等有色食物常可致发育沟等处染色。吸烟染色多位于颈l/3~l/2舌面或牙合面点隙裂沟内,—般可刮除,但重度沉积或有咀嚼烟草习惯者,色素可穿过釉质表面,成为内源性染色。
2.棕色膜性着色
口腔内正常代谢产物有酮类和醛类,醛类存在于某些食物和水果中,或由戊糖和多糖被消化而来,戊糖是获得性膜的组成成分。酮醛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可生成深棕色的反应产物。吸烟和牙面着色的关系,除了焦油类物质附着牙面表面外,烟草中也含有糠醛和醋醛。有机复合物的结合常靠2价的阳离子为中介,如铁、锡、锶等,而这些物质可引起牙着色。氟是阴离子,据临床研究含氟洗必太可减轻着色。己糖与戊糖的分解产物可与脱矿的牙本质作用,形成棕着色,此现象说明停止龋和钙化不良部位的着色机理与获得性膜着色是类似的。蛋白质变性和沉淀可增加牙齿表面的着色性,鞣酸是一种强烈的蛋白变性剂,存在于多种水果、酒、茶叶、咖啡中,可促成棕色膜形成。
3.龋损引起的着色
平滑的牙釉质表面发生龋坏的初期,牙釉质表面脱钙,呈现白垩色表现,当龋坏达到牙本质层时,伴随着食物色素的渗入,龋坏区呈现褐色,称之为硬化性龋坏病变。一般来说,通过磨除病变区域的着色的牙体组织,即可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倘若龋坏未得到及时治疗而继续发展,龋坏区呈现的褐色还可以转变为黑色,此时由于食物色素的长期渗入,即便是磨除病变区域的牙体组织,也不能完全清除着色的牙体组织。如果龋坏发生的着色在前牙区,则患者要求修复的欲望特强。
4.修复体引起的着色
采用金属材料修复时,由于金属材料在口腔环境中分解、释放出金属色素,渗透到牙齿组织中,从而引起牙齿着色。其次是由于金属材料透过半透明的牙体组织时,改变了牙齿的颜色。引起牙齿的着色的最常见的金属充填材料是银汞合金,由于材料中的锡、银的分解,渗入充填周围的牙体组织,为锌的氧化产物金属离子缓慢地渗入牙本质小管,并与管中硫化物反应而产生,临床上常常见到充填物周围的牙体组织呈现黑绿色线条。桩冠修复时,桩亦可透过修复材料,使修复义齿的颜色改变。临床上用作嵌体的低熔合金如银合金和铜合金,也常常在口腔环境中分解,导致牙齿着色。金属染色是由于金属离子沉积于菌斑上所产生的各种颜色。铁产生棕或棕绿色,铜产生绿或蓝色,镍为绿色,镉为黄或金棕色,氟化锌为灰色,硫化物为黄色,硝酸银为浅棕色,锰为深棕色或黑色。
2、着色牙——外源性着色的治疗安全有效的清除牙齿表面外源性色素始终是口腔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着色牙是由外部因素引起,常发生于牙齿表面,消除外部因素后,一般都能使牙齿颜色还原,治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着色牙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究竟选择哪种方法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这就要根据牙着色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必须分析使牙齿着色的原因,并作出正确的诊断。临床上有时极难区别牙着色的原因,因此需要极有耐心地详尽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现病史,完整的病史将十分有助于对牙齿着色原因的判断和确定治疗方法,获得满意的效果。
1.常见部位和发生率
牙齿表面黄色、绿色和桔色着色是由于菌斑内产色细菌的作用再加上口腔卫生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主要位于上颔牙颊面。深棕色着色的薄膜为菌源性,常见于龋活动性低和卫生较好的口腔内。浅棕色着色与获得性膜结合,较多见易于形成厚层膜的部位,如龈缘和牙间隙处。牙齿表面不平整处,如矿化不良、磨损、停止性龋和暴露的牙根面,存留着色薄膜的可能性更大。研究者调查美国的成年人口腔健康中发现,34%的被调查者牙齿有不同程度的外源性色素沉着[4]。研究者发现英国成年人有二分之一的人意识到自己的牙齿存在着色问题[5]。研究者调查瑞典的学龄儿童,则仅有15%着色,且以黄、绿色最常见,多见于儿童切牙的颈l/3~1/2处,为一薄层黄、绿或桔色带。一般说来,着色程度伴随年龄增大,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特别是棕色着色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黄、绿和桔色菌斑着色,尤其是黑着色则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2.牙齿着色程度的评价
评价着色牙--外源性着色的颜色、部位、程度有各种方法。着色程度的评价方法应达到简单、清晰、便于统计、灵敏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如双目体积测量镜观察法,黑白负片照相法,面积测定法,光度测量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是评价外源性着色的高度灵敏的手段,光度测量法等仅限于少数有经验的研究者使用,大多数仍用临床观察方法。
3.着色牙预防和治疗
通过刷牙、漂白药物漂白或用机械加某些磨擦剂打磨,即可除去牙着色,严重者临床上有化学漂白、机械打磨、冷光美白和激光治疗等多种清除着色的方法。
①刷牙:正确刷牙是着色牙预防即可防止其复发的方法。通常牙齿表面是不易着色的,但由于口腔卫生条件差,刷牙方法不正确,以及牙膏中磨擦剂不足,加上长时间的特殊饮食嗜好,使牙面色素日积月累而显现。很多研究者认为牙膏的磨擦性能直接去除棕色膜性着色,但磨擦力大的牙膏可引起牙齿硬组织磨损。另一方面,获得性膜的抗酸性能起到防龋作用,而牙齿表面的再矿化作用也可能与获得性膜有关。因此,从牙齿卫生的角度来看,保留少量膜性着色可能更为合理。
②美白牙膏:牙膏中含有少量过氧化物漂白剂,通过磨除位于牙齿表面的污物和轻微的漂白作用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是牙釉质表面着色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6]。
③外漂白:将过氧化物漂白药物在隔离牙龈组织的条件下涂抹在牙面上,通过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反应完成漂白。
④超声波洁治:倘若牙齿表面粗糙形成结石易于着色,棕色膜性着色附着牙面较牢,则可以通过超声波洁治去除牙面着色,是利用高频电能转换成声能,靠工作头的振动、切割来达到去除牙面结石、菌斑和色素的目的。
⑤气流喷砂法:又称为釉质微磨耗技术,基本原理是用压缩空气驱动晶体颗粒形成高速粒子流,通过细小的喷嘴作用于牙齿表面,利用粒子流的动能来去除牙面上的污垢、菌斑和色素[7],对于牙齿的窝沟点隙、凹凸不平的牙面和外展隙的色素、污垢及菌斑,喷砂技术都能够高速快捷的清除,又可以使牙齿表面达到光滑的程度。
牙齿表面的外源性色素沉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只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它的机制及成因,以进一步从根源上预防外源性着色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结合现代迅速发展的各种科学技术,研制发明高疗效、低损伤的去除色素的器械和更加方便、经济的家庭去色素技术,是口腔医学界及美容医学界的重大任务[2]。
参考文献
1.史俊南.变色牙·着色牙·染色牙[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2(2):
2.包丽娜,屈志国.外源性着色牙治疗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45(9):-
3.姚江武.现代口腔色彩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OdiosoLL,GibbRD,GerlachRW.Impactofdemographic,behavioral,anddentalcareutilizationparametersontoothcolorandpersonalsatisfaction[J].CompendContinEducDent,,21(29):35-41.
5.AlkhatibMN,HoltR,BediR.Prevalenceofself-assessedtoothdiscolourationintheUnitedKingdom[J].JDent,,32(7):-.
6.李刚.牙齿美白与生活质量----从牙齿清洁到牙齿美白[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3(增刊):7-9
7.CaulinC,WareCF,MaginTM,etal.Keratin-dependent,epithelialresistancetotumornecrosisfactor-inducedapoptosis[J].JCeilBiol,,(1):17-22.
作者:李刚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西安市长乐西路号邮政编码732)
简历:李刚博士在口腔医学院、现代管理学院、政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受过多个专业教育,获医学学士、项目硕士、医学博士学位。李刚博士长期从事军事口腔医学、公共口腔卫生服务和口腔医疗服务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共完成基金项目、委托项目、合作项目课题44项,主编和编著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55本,副主编和参编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49本,发表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篇,发表参与作者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篇。多篇论文被SCI、Medline、CA等国际权威检索收录。
李刚博士现为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刚博士创新开展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口腔医学史》、《口腔医疗服务管理学》、《口腔卫生政策与法规》、《口腔卫生经济学》、《口腔公共卫生学》、《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军队口腔卫生勤务学》和《军事口腔医学》等选修课教学。李刚教授在本文中介绍了着色牙----外源性着色的原因与治疗。
牙科先锋正式向广大读者约稿啦!!!
不管是新闻线索还是原创文章,只要贴合我们的主题,内容新颖有趣,我们都照单全收!优质投稿还有惊喜礼物送给你!投稿传送门:
qq.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y/1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