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综述沈吟审校
医院眼科中心
通信作者:沈吟,Email:yinshen
whu.edu.cnDOI:10./cma.j.issn.-..01.
高青,沈吟.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36(1):70-74.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可致盲的遗传性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尽管近年来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光遗传学、视网膜假体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但短期内这些新技术尚未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故经典的药物疗法仍占据主要地位。虽然目前RP的致病机制暂未十分明确,但已有研究指出,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为RP形成的共同终末进程。近年来发现炎性因子的过度激活、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可造成RP的进展,某些神经营养因子、光传导中重要物质的缺乏等也可进一步加重RP。药物治疗依据RP的共同致病途径,作用于RP形成的各个阶段,可广泛普适地应用于各种基因型的RP。本文分别从抗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营养神经等方面介绍近年来RP药物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
视网膜色素变性;药物治疗;基础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青年人才项目(WJ2Q);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晨光计划(270204013)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mentosa,RP)是一组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共同特点为进行性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临床症状可有夜盲、进行性视野缺失,眼科常规检查可见眼底色素沉着、视网膜电流图显著异常或无波型。RP有多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隐性遗传,现已发现的突变基因有88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y/1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