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7岁,主诉胸痛1月余,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阴影,考虑不除外早期肿瘤可能。患者后到医院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可见磨玻璃影,内可见部分钙化,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为行手术治疗就诊于医院。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年1月6日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右肺中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送检冰冻。
病理检查
大体:术中送检(右中叶)肺组织1块,大小为12*8*1.5cm,距切缘2.7cm,外侧段紧邻肺膜下可见一结节状肿物,临床已剖开,肿瘤大小0.8*0.8*0.6cm,切面灰白色,质中等。镜下:肺组织内见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部分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巢团状生长,部分肿瘤细胞于肺泡隔内生长,呈梭形,肿瘤细胞体积大,多角形,胞质丰富,核大而圆,个别细胞可见色素沉着(图1-3);免疫组化结果示:HMB-45(图5)、MelanA及S-(图4)阳性,CD56、CgA、NapsinA、P40、Syn、TTF-1、P63、CD、CD20、CD3、CD30、CD34、Cytokeratin、Desmin、SMA、TFE3等均为阴性,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热点区域约20%)(图6)。
病理诊断
(右中叶)符合恶性黑色素瘤,请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除外转移后可考虑原发。后经医院病理科会诊,同意该诊断意见。该患者转院进一步治疗,出院后失访。
图1肿瘤浸润性生长,部分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巢团状生长,倍
图2肿瘤细胞排列成血管瘤样,倍
图3肿瘤细胞体积大,多角形,胞质丰富,核大而圆,以胞质内含有黑色素颗粒为特点,倍
图4肿瘤细胞S-弥漫强阳性,EnVision法
图5肿瘤细胞HMB-45阳性,EnVision法
图6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热点区域约20%,EnVision法
讨论
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及黏膜,而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ofthelung,PMML)极其罕见,仅占肺肿瘤的0.01%。故在诊断PMML时要特别慎重,应密切联系临床,首先要排除皮肤转移的可能性。Wilson等提出如下诊断标准:①孤立性肺肿瘤;②病理学证实;③无皮肤黏膜手术史;④中央型肺损害;⑤未见其他任何部位的肿瘤。Kamposioras等的实验结果显示,约3.2%恶性黑色素瘤在发生转移后未找到原发病灶。因此PMML诊断必须建立在临床、影像及病理综合考虑。PMML病因不明,目前有3种假说:①机体内黑色素细胞在胚胎形成期向表皮或真皮层迁移的同时,也可向机体内脏器官迁移,导致食管和肺等处同样存在黑色素细胞,位于气管支气管的原始成黑色素细胞则均可以进一步恶化为PMML。②黏膜下支气管腺的黑色素细胞化生。③下呼吸道中的多潜能干细胞向黑色素细胞分化。
PMML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年龄29-90岁,平均年龄55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为咳嗽、啖血、胸痛等局部症状,以及发热和体重减轻等系统症状。约30%的病例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CT显示右肺中叶孤立性肿块。追问病史没有皮肤肿物切除病史,不排除可能存在检查盲点区域或隐匿性病灶。但患者肺部的肿块为单发孤立性中央型肿块,肺内转移灶很少出现单发孤立肿块,转移性肺肿瘤一般为肺外周肿瘤,故该病例可诊断为PMML。
病理诊断:PMML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形态上表现一致,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表现各异,可模仿上皮、间叶、血液和神经组织来源的多种恶性肿瘤,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丰富,核大而圆、胞状核,明显的嗜酸性核仁,以胞质内和细胞间含有黑色素颗粒为特点。肿瘤细胞可呈巢状、腺泡状、梁状、乳头状、漩涡状等排列;可出现巨细胞、大细胞、梭形细胞、印戒样细胞等。间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促纤维形成、黏液样变性、炎细胞浸润等多种复杂性病变。因这些类型可能并无色素产生鉴别较困难。免疫组化S-、SOX10、HMB-45、Melan-A、MIFT、vimentin是黑色素瘤特异性标志物,或电镜证实存在肿瘤细胞内黑色素颗粒;本例肿瘤细胞S-、HMB45、Melan-A均为阳性,对于本例确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鉴别诊断:①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的占位,全身皮肤表面未发现黑痣及色素沉着区,排除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②骨外浆细胞瘤:组织学与正常浆细胞相似,核分裂象可见,细胞核居中,有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CD、CD38阳性,而HMB-45、S-阴性。③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的小细胞型肿瘤细胞形态与恶性淋巴瘤极其相似,但免疫组化后者LCA阳性。④肺癌:尤其是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当癌分化程度低时形态上与恶性黑色素瘤鉴别有一定困难,可借助免疫组化,癌的上皮性标记CK和EMA为阳性,而HMB-45和S-阴性。⑤色素性类癌:两者瘤细胞内均可见嗜银或亲银颗粒和色素,但类癌细胞形态一致,免疫组化标记CK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电镜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
本病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并结合免疫治疗,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手术以广泛切除最好,但多数患者术后复发,病情进展迅速,生存期短。远处转移是导致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病程<1年。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一般依据分期决定,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干扰素、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
综上,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确诊需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远处转移是导致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病程<1年。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王学利,男,中级医师,硕士研究生。年6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专业,主修细胞病理学;后因工作单位因素,在医院病医院病理科,先后共进修三年,但未能参加规培,年6月在医院(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病理科工作至今,负责一线医生工作。
发表文章
1.WangX,WangF,LiangY,etal.Primarysmallcellcarcinomaafterrenaltransplant:Acasereport[J].Medicine,.2.纪晓坤,王学利,杜芸,etal.Beclin1和HLAⅠ、Ⅱ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09):13-17.
3.王学利,陈文,王凤华.移植肾术后肉瘤样癌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6(04):-。
4.另有两篇文章诊断病理学杂志已接收。
年1月担任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委员,并参与课题基金和专利数项。
欢迎投递原创文章,一经采用将给予丰厚稿酬,投稿邮箱ezhibe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y/1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