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性小腿溃疡多由于静脉曲张症候群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皮肤深部组织坏死。常为单侧性,好发于小腿。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臁疮”相类似。如《外科大成》臁疮记载:“女人为裙风裤口,生于外臁者由三阳经湿热,易治……生于内臁者由三阴经虚热,难瘥。”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臁疮记载:“此证生在两胫内外臁骨,外臁属足三阳经温热结聚,早治易于见效;内臁属三阴有湿,兼血分虚热而成,更兼臁骨皮肉浇薄,难得见效,极其绵缠。初发先痒后痛,红肿成片,破津紫水。”“日久疮色紫黑”,“又年久顽臁,疮皮乌黑下陷,臭秽不堪。”

多因湿热下注,经络阻滞,瘀血凝集,气血不通,肌肤失养,日久溃破成疮。

局部溃疡,周缘高起,呈陡隘状不规则,表面有污灰色脓液,肉芽颜色不鲜,易出血,微痛。皮肤为可凹性肿胀,伴色素沉着称为坠积性皮炎。

(一)辨证方药

1.湿毒热盛型

〔主症〕患肢有可凹性浮肿,溃疡面覆黄色分泌物,肉芽紫暗,周围皮肤微红,触之稍痛,全身不适。舌质微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数。

〔辨证〕湿热下注,毒热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方药〕

蒲公英30g,连翘15g,忍冬藤30g,赤小豆30g,黄柏10g,防己15g,牛膝10g,赤芍10g,归尾10g。

〔方解〕方中蒲公英、连翘、忍冬藤清热解毒;赤小豆、黄柏、防己解毒利湿消肿;牛膝、赤芍、归尾活血通络引经。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元胡;局部紫暗,瘀血明显时,加鸡血藤、红花;腐肉不脱者,加丹参、炒山甲、皂刺;分泌物多者,加泽泻、云苓。

2.湿寒凝滞型

〔主症〕患肢浮肿,疮面不鲜,呈污灰色,肢凉。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湿寒凝滞,瘀血阻络。

〔治法〕温化寒湿,活血通络。

〔方药〕

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0g,白芥子10g,干姜10g,牛膝10g,木瓜10g,防己15g,桂枝10g,鸡血藤30g。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补气健脾;防己、泽泻祛湿消肿;白芥子、干姜温化寒湿;木瓜、牛膝舒筋祛湿通络;桂枝、鸡血藤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下肢浮肿明显者,加生黄芪、怀山药、扁豆;疮口周围色白不敛,肉芽晦暗者,加肉桂;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角霜、附子。

(二)局部治疗

1.早期:鲜马齿苋或白菜帮捣烂调如意金黄散、化毒散外用。

2.慢性溃疡:提毒散、紫色疽疮膏外用。

3.疮面久不收口,肉芽晦暗,疮口不敛:以三棱针点刺疮口周围(以出血为度)撒以琥珀粉,外用紫色疽疮膏。

(三)单方成药

1.连翘败毒丸。

2.大黄?虫丸。

3.参苓白术丸。

4.八珍丸。

5.阳和丸。

附: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多由于长久站立工作,致使血液循环障碍,而使大隐或小隐静脉扩张,其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和弯曲,患肢浮肿压之可陷。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筋瘤”相类似。如《外科正宗》瘿瘤记载:“筋瘤者,坚而色紫,累累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瘿瘤记载:“坚硬紫色,累累青筋盘曲,若蚯蚓状者名筋瘤。”赵炳南先生称本病为“炸筋腿”。

本病多因气滞血瘀,筋聚络阻所致。治宜益气活血,舒筋通络(生黄芪30g,白术10g,赤白芍各15g,当归15g,红花10g,鸡血藤15g,苏木10g,木瓜10g,牛膝10g)。中成药可服大黄?虫丸、八珍丸。严重者或经久不愈者仍需手术治疗。症状轻者平时宜用护腿或缠弹力绷带。局部有索条硬块者,属局部静脉有炎症,可外用紫色消肿膏或消化膏;局部红肿者,可外用芙蓉膏。并可同时内服活血通络、消炎解毒之中药如活血消炎丸、连翘败毒丸、大黄?虫丸等。

另有溃疡久不收口一方,欲赠与有缘之人!然至今仍未遇到......

张影

年10月3医院

欢迎







































白癜风前期症状
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y/11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