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临床上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两类。全身性瘙痒症相当于中医文献中所说的“风瘙痒”、“痒风”.局限性瘙痒症相当于中医文献中所说的“阴痒”、“谷道痒”。诱发瘙痒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某些系统性疾病,比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缺铁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老年性瘙痒症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造成皮肤干燥而致。妊娠也可引起瘙痒症。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某些药物及刺激性食物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皮肤瘙痒症。
各个季节及不同人群中都可发生皮肤瘙痒。有冬季瘙痒、夏季瘙痒等。老年性瘙痒症多在秋冬干燥季节发病或加重,女阴瘙痒多发生于绝经期妇女。本病无原发皮损,初起仅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全身,呈阵发性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夜间瘙痒加剧,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温暖及搔抓摩擦,深知某些暗示,都可促使瘙痒发作或加重,正常皮肤由于搔抓而致条索状表皮剥脱的抓痕和血痂,一定时间后可呈湿疹样改变、苔藓样变以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肛门会阴处等局部可由于经常搔抓而见皮肤肥厚、粗糙、苔藓化或皲裂等继发损害。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的产生原因
1、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与血气相博,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往来于皮肤之间而引起瘙痒。
2、多因禀赋不耐,血热内蕴,外感之邪侵袭,则易血热生风致痒。或老年体弱,久病体虚,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
3、饮食不洁,过食辛辣、油腻、酒类等食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化热生风,风盛则痒。
4、因情绪抑郁,烦恼焦虑,脏腑气机失调,五志化火,血热内蕴,化热动风而致瘙痒。
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因较为复杂
全身性瘙痒的内因多与某些内脏疾病有关,外因则主要与外来刺激有关。冬季瘙痒症与夏季瘙痒症患者对气温的变化常极为敏感,穿着化纤毛织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也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此外,皮肤萎缩,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机能减退可引起皮肤干燥,都可成为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的致病因素。局限性瘙痒症的病因常与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相同。肛门瘙痒多与蛲虫病、前列腺炎、肛瘘有关。阴囊瘙痒与局部多汗、摩擦及股癣等有关。
该病应与虱病、疥疮相鉴别。虱病可有全身皮肤瘙痒,但主要发生在头部、肩胛部及阴部,并可找到成虫或虱卵,有传染性。疥疮好发于指缝、腕部、大腿内侧等皮肤薄嫩皱褶处,皮损有丘疱疹,小水疱、隧道,隧道一端可挑出疥螨。
对于该病的治疗要积极寻找发病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组胺药及镇静催眠剂,可以选用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赛庚啶等药,如伴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者,可给予镇静催眠药,如舒乐安定,同时加服谷维素及维生素b1等。
二、局部治疗:可外用具有镇静止痒润泽皮肤的药膏如赛庚啶乳膏、复方樟脑乳膏、维生素e霜等药。
中医常把该病分为三种证型,即血虚风燥证、风热湿蕴证、湿热下注证。
一、血虚风燥证:该证型好发于冬季,以老年人多见,皮肤干燥脱屑,并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治宜养血润肤、熄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二、风热湿蕴证:该证型好发于夏秋季,以青壮年多见,遇热加重,舌质红,苔白腻,治宜清热疏风除湿,方用消风散加减。
三、湿热下注证;该证型多发于外阴、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该病应这样预防和调护
1、生活力求规律,保持皮肤卫生。忌食辛辣、忌饮酒,少食鱼、虾、蟹等动风之品,适当食用水果蔬菜。
2、冬季洗澡不宜过勤,尽量避免搔抓及热水洗烫,忌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浴后最好全身涂擦维生素e霜或橄榄油等保湿润肤品。
3、内衣及床上用品宜选用柔软光滑的纯棉织品,内裤宜宽松。
4、部分顽固不愈的患者,关键要寻找病因,祛除诱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医院做血尿常规、血糖及肝肾功能、内分泌、血液病以及体内潜在的肿瘤方面的检查。外阴肛周瘙痒者还应检查真菌、滴虫、蛲虫等。
医生名片
李清医院门诊部主任,皮肤科主治医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性病专业委员,擅长经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痤疮、扁平疣、荨麻疹、黄褐斑、婴幼儿湿疹、皮炎、丘疹性荨麻疹、银屑病、手足癣、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皮肤常见病,能为患者提供较长的治疗策略和建议,对皮肤病外治法有较深的研究。
联系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里看白癜风专业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f/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