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25820796848674143&wfr=spider&for=pc

有着“万斑之王”称号的黄褐斑,是不少人变美路上的“钉子户”。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的、主要见于面部暴露部位的色素沉着斑,主要表现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在某书上一搜,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黄褐斑要不要做激光祛除?

多数网友持否定态度,理由是激光容易反黑和复发。

(图源某书)

虽然光电治疗黄褐斑不是一线疗法,但它也是治疗黄褐斑的手段之一,真的如网友所说的那般鸡肋吗?

稳定期的黄褐斑可用光电治疗

黄褐斑可分为活动期(近期有皮损面积扩大、颜色加深、皮损泛红等)和稳定期(近期皮损面积无扩大,颜色无加深,皮损无泛红等),这个分期对于光电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版),光电治疗只有在黄褐斑处于稳定期才推荐使用,活动期应避免光电治疗,为啥呢?

我们可以把黄褐斑想成隔岸对战的敌军。他们在对岸射箭攻击,我们防御,想等他们攻击累了,休息的时候再反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哪知有个猪队友憋不住,往敌军方向放大炮,这下把敌军彻底惹毛了,攻势猛了好几倍,我方伤亡惨重。

这就是在黄褐斑活动期时不推荐光电治疗的原因,激惹了黑色素细胞,极可能加重黄褐斑。

至于怎么判断黄褐斑的分期,最好面诊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给出适合的治疗方案。

插一句题外话,某些不正规的美容机构可不管黄褐斑处于什么分期,他们只会为了业绩盲目给患者推荐光电治疗,最后效果适得其反,苦的还是患者。

所以,不管是治疗也好,美容光电也罢,一定要医院!

哪些光电治疗可以治疗黄褐斑?

强脉冲光(IPL)、点阵激光、调Q激光、脉冲染料激光(PDL)等均可用于黄褐斑的治疗。

●强脉冲光

也是我们俗称的光子嫩肤。

可发出波长为-nm的光,黑色素吸收光会引起热分解,形成含有黑色素的痂,痂迁移到角质层,然后代谢脱落。对表皮型黄褐斑效果较好。

一项研究报告,38例患者使用IPL,47%获得极佳效果(色素沉着过度的区域和深肤色减少80%-%),29%获得良好效果(减少60%-79%),13%获得中等效果(减少40%-59%)。

另外,IPL针对的是皮肤中所有色素,可能会损害周围正常皮肤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反黑)。

因此,不推荐肤色较深的黄褐斑患者使用IPL。

●点阵激光

产生的激光光束经过表皮进入真皮,产生一系列柱状热变性区或坏死区而未损伤周围组织,分为剥脱性和非剥脱性。

研究发现,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比剥脱性的风险小,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调Q激光

调Q激光中的Nd:YAG激光是治疗黄褐斑最常用的激光,它会对黑色素颗粒产生微小爆破,使黑素颗粒变小,被巨噬细胞吞噬而排出体外。

一研究把22例亚洲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QS-Nd:YAG激光+2%氢醌治疗,对照组仅用2%氢醌治疗。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皮肤亮度改善了93%,对照组仅改善20%。

在临床上,光电治疗通常作为黄褐斑的辅助治疗,配合外用药或系统用药治疗,有着1+1>2的效果。

作为辅助它是专业的,如果让它单打独斗,容易发生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脱失以及复发等。

这也是为什么让大家一定要面诊专业医生的原因之一,医生会给出叠加方案,而不是仅依靠光电治疗。

而且光电治疗的参数设置和治疗次数需根据个人情况设定,也是需要专业医生把控的。

所有治疗均有复发概率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我们目前仍不明确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目前的治疗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都有一定的复发概率。

我们能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黄褐斑的诱发因素,尽可能降低复发的概率。

1、紫外线是加重黄褐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前后,尤其是光电术后,应严格防晒,如外出戴遮阳帽、撑伞、涂防晒霜等。

2、日常使用含有壬二酸、曲酸、烟酰胺和维A酸等成分的产品用以维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可以一周2次间断性使用4%氢醌乳膏来维持效果。

3、放松心情,别总惦记着黄褐斑,尽量忽视它。或者换个角度想,现在流行什么雀斑妆,你不用费心血就获得黄褐斑妆了呢~

最后再提醒一句,黄褐斑暂时不能治愈,如果有人跟你打包票一定可以治好黄褐斑,请你火速远离。

〔参考文献〕

[1]PearlEGrimes,MDValerieDCallender,MD,FAAD.Melasma:Management.UpToDate

[2]杨蓉娅,陈瑾.黄褐斑光电治疗与修复专家共识[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3(02):65-69+73.

[3]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54(02):-.

[4]张菡,吴悠,李承新.黄褐斑光电治疗的进展与策略[J].皮肤科学通报,,39(05):-.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年12月02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吉娜责编:YellowJeing审核:李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f/1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