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疱疹性皮肤病是非常让人头疼的疾病,主要包括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疱疹样脓疱病。遇见这类疾病,应该如何应付呢?实用方剂奉上。
一天疱疮天疱疮是一种慢性经过、原因不明、反复发作、预后不良的大疱性皮肤病,多见成人。本病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火赤疮”相类似。
(一)辨证方药
1.毒热炽盛型
发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疱面鲜红。身热,口渴欲饮,烦躁不安,便干尿黄。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毒热炽盛,气营两燔。
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解毒凉血汤加减。
犀角10g,生地炭10g,金银花炭10g,莲子心10g,白茅根10g,花粉10g,地丁10g,生栀子10g,甘草7g,黄连10g,生石膏30g。
犀角解热而清心;生地炭、金银花炭清解血中毒热;地丁、甘草清热解毒;莲子心、栀子、黄连清三焦,泻心火;白茅根、花粉养阴清热,凉血护心;生石膏清气分热。高热者,加生玳瑁;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2.心火脾湿型
遍身燎浆大疱,糜烂渗出面大,身热,心烦口渴,口舌糜烂,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白略黄燥,脉弦滑数。
心火炽盛,脾湿内蕴。
泻心凉血,清脾除湿。
清脾除湿饮加减。
赤苓皮15g,生白术10g,淡黄芩10g,栀子6g,泽泻10g,茵陈6g,枳壳10g,生地12g,竹叶6g,灯心3g,甘草10g,麦冬10g。
赤苓皮、生白术健脾渗湿;黄芩、栀子苦寒泻热;泽泻、茵陈清热利湿;枳壳理气宽胸;生地、竹叶、灯心、甘草清心利水;麦冬养阴清热。高热者,加生玳瑁、连翘、生石膏;心火炽盛者,加莲子心、黄连;口腔糜烂者,加金莲花、金雀花、藏青果,金果榄;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3.气阴两伤型
水疱不断出现,病程日久,汗出口渴,不欲多饮,烦躁不安,倦怠懒言,周身无力。舌质淡红,舌体嫩或有裂纹,苔薄白或见剥苔,脉沉细濡。
毒热未清,气阴两伤。
益气养阴,清解余毒。
解毒养阴汤加减。
西洋参3g(另煎兑服),南北沙参各30g,耳环石斛6g,黑元参30g,佛手参30g,二冬各18g,生玉竹15g,生黄芪15g,丹参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
西洋参、南北沙参、石斛、元参、佛手参、二冬、玉竹养阴清热;生黄芪、丹参补气活血;金银花、蒲公英清解余毒。
(二)局部治疗
消炎止痛,预防继发感染。水疱大时,宜在消毒情况下把疱液抽干,糜烂时可用祛毒油膏。继发感染明显时,可加入1%的氯霉素粉调匀外用。口腔黏膜损害,可选用锡类散或金莲花片口含。
从中医角度治疗皮肤病——二疱疹样皮炎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剧痒,对碘化钾过敏,末梢血中及疱液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医学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按其临床特点似属于“天疱疮”“火赤疮”的范畴。
(一)辨证方药
全身有大小不等丘疹及水疱或丘疱疹,反复发作,剧痒,眠差,食少,四肢沉重。舌质不红,苔白或腻,脉弦滑微数。
脾虚湿盛,外感风邪。
健脾除湿,疏风止痒,佐以清热。
健脾除湿汤加减。
怀山药30g,生扁豆15g,生芡实15g,生薏苡仁15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草15g,川萆薢10g,白鲜皮15g,黄柏10g,丹皮10g,地肤子10g。
方中山药、扁豆、芡实、生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白鲜皮、地肤子祛湿疏风止痒;泽泻、车前草、川萆薢、黄柏清利湿热;丹皮清热凉血。
(二)局部治疗
1.祛湿散30g,雄黄3g,冰片1.5g,明矾3g,用鲜芦荟取汁蘸搽,每日2~3次。
2.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冰片1.5g,植物油调擦,每日2~3次。
三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特点为轻微的外伤就可引起大疱,好发于易受摩擦或压迫的部位,如关节伸侧或手足部。亦属于中医“天疱疮”的范围。
(一)辨证方药
1.脾肾阳虚型
皮损为松弛的大疱,身体瘦弱,毛发稀疏、细弱脱落,牙齿不健,指甲营养不良,手足不温。常伴有大便溏泄,舌质淡或胖嫩,脉细或沉细(相当于营养不良型)。
脾肾阳虚,气血不足。
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党参10g,黄芪15g,云苓10g,白术10g,阿胶10g(烊化),菟丝子10g,巴戟天10g,肉桂1~2g,熟地10g,当归10g,桂枝10g。
党参、黄芪、云苓、白术补脾益气;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合当归滋补阴血;菟丝子、巴戟天、肉桂温补脾肾;熟地养血益肾;桂枝温经通脉。有继发感染者加金银花、黄连。
2.脾虚湿盛型
一般健康情况尚好,水疱大小不等,毛发、齿、甲不受累,大便时有溏泻。舌质淡,舌体胖,有时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或缓(相当于单纯型)。
脾虚湿盛,水湿外溢。
健脾除湿,利水消肿。
健脾除湿汤加减。
赤苓皮15g,生白术10g,生枳壳10g,泽泻10g,茵陈6g,竹叶6g,灯心2g,冬瓜皮、子各3g,甘草10g。
赤苓皮、生白术健脾渗湿;生枳壳理气宽胸化湿滞;泽泻、茵陈、竹叶、灯心渗湿通利小便;冬瓜皮、子利水消肿;甘草和中。有继发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脾虚明显者,加党参。
(二)局部治疗
1.清凉膏外敷。
2.继发感染者,化毒散软膏、芙蓉膏;水疱糜烂明显时,用祛湿散植物油调敷。
四疱疹样脓疱病疱疹样脓疱病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在潮红的基础上发生群集的浅在性小脓疱,反复发作,并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多发生于妊娠妇女,男性亦可发生。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热病疱疮”“登豆疮”相类似。
(一)辨证方药
躯干、四肢屈侧、腹股沟、腋窝等处有群集性针尖大的表浅脓疱,皮面细嫩潮红。自觉灼热刺痒。伴有发热,畏寒,疲倦乏力,纳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或细数。
表虚里实,热入营血。
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金银花炭15g,蒲公英15g,花粉15g,生栀仁10g,黄连10g,白茅根30g,生地15g,丹皮15g,生石膏30g,赤芍15g,元参15g,甘草15g。
方中白茅根、生地、丹皮、赤芍清营凉血;金银花炭、蒲公英、花粉、生栀仁、黄连、生石膏清热,元参养阴解毒。皮面潮红,皮肤刺痒者,加白鲜皮、刺蒺藜,皮肤水肿明显时,加赤苓皮、车前子等。
(二)局部治疗
1.清凉膏薄涂患部,以保护皮面,清凉止痒。
2.脱屑显著、皮面粗糙者,可用甘草油涂擦,每日多次。
好书推荐治疗皮肤病的实用、经典方剂尽在这本书——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是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张志礼主编,医院皮肤科医生们参加编写的一部著作。此书总结了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宝贵经验,不仅可供从事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使用,而且对广大医学爱好者也是一本实用常备的好书。
因假期库房放假,悦医家·中医书院9月29日~10月12日暂停发货,期间订单将在10月13日按订单顺序陆续发出。
10月粉丝福利日获奖公布本期福利日活动的互动话题为国庆假期里的中医药,很多小伙伴们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度过一个有中医药陪伴的假期的,大家的假期都很丰富多彩呢~
根据我们的获奖规则,留言获赞前3名及随机抽中的5名幸运粉丝是——
1.Eco
2.甘露堂
3.小亮
4.一念
5.阿wing是你叫的么
6.高挑男士
7平一医陈医生
8.xyq
请上述获奖的朋友于年10月14日12:00前将自己的联系方式按照“邮编+地址+姓名(收)+电话”(如“+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区三街31号院8号楼壹中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小二(收)+”)的形式直接发送至悦读中医后台,小编会把精美好书寄给您。
过期没有提交信息的朋友,小编就没法等您了哟!别让自己和奖品擦肩而过,记得及时提交地址啊!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求娃”必看!5位国医大师“送子”啦!
为什么这样的“坏”女人容易招男人喜欢?
治疗前列腺炎的专方(参与文末互动得福利)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炳南张志礼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yf/1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