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偏方,花季少女险走鬼门关
今年夏天,15岁的汕头女孩琪琪(化名)为了备考体育考试,误信偏方误服了“秋水仙碱”等药物,随即出现了腹痛、腹泻、血便、休克等症状。心急如焚的家人医院,医院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急性肝功能损害”并立即积极抢救,开始抗感染治疗。但是琪琪病情发展迅猛、继续加重,并逐渐出现呼吸衰竭,全身持续性出血等情况。由于病情危重,医院ICU进一步治疗。在ICU经过2个多月的积极抗感染,护肝,呼吸机辅助呼吸,输血浆等治疗后,终于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鬼门关,生命体征稍微平稳。
随之而来的是琪琪出现反复的腹泻、恶心、呕吐,几乎无法进食。肠镜检查发现肠道覆盖了大量伪膜性的脓性分泌物。这是艰难梭菌感染、伪膜性肠炎的典型表现。虽然经过了口服万古霉素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她的伪膜性肠炎并未明显好转,仍有反复腹泻。随后患者家属经人介绍来到广州医院。
每日腹泻多达20次!菌群移植为她重建肠道功能
转至广州医院后,琪琪病情仍然危重,肠道炎症明显,屏障功能严重受损。菌群移植治疗前,琪琪因治疗全身发黑。
“患者每日腹泻多达20次,通过胃管注入少量流食后即可出现呕吐,同时合并肝功能损害。因此患者营养状况极差,不能下地走路,全身皮肤可见多处褥疮。除了反复腹泻以外,琪琪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全身皮肤颜色明显发黑、晦暗,像一个“小黑人”一样。这是因为她在ICU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抗生素“多粘菌素B”,这种药物会导致色素沉着,皮肤变黑。但是停药以后,变黑的皮肤会慢慢恢复。”消化内科主任杨辉教授立即成立救治小组以及组织全院专家会诊。会诊专家一致认为:尽管患者病情重,一般情况差,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但菌群移植是治疗伪膜性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案。菌群移植治疗后的琪琪气色恢复了红润。
当时的琪琪已经在封闭的ICU治疗近3个月,消化内科的医护团队除了制定详尽的支持治疗方案。经过7次菌群移植以及消化内科医护团队的支持治疗和护理康复,琪琪的腹泻情况终于缓解,并可以正常进食,复查肠镜提示肠道已基本正常,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琪琪爸爸在临告别时特意送来了锦旗。
粪便也是救命良药,一年挽救超过人生命
菌群移植(HMT:Human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或FMT)是消化内科近年开展的一项医疗新技术,是指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通过智能肠菌处理系统制成混悬液或胶囊,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通过重建患者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以实现其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年,菌群移植已被写入美国FDA医学指南,用于复发性和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治疗。另外菌群移植也常用于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治疗。同时最新研究发现,菌群移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肥胖,代谢综合征,帕金森病,自闭症等多种疾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图:广医二院提供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wh/1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