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下,紫外线照射增强、气温上升、空气干燥、各种昆虫大量繁殖等,潜伏着诸多可能发生皮肤病的因素,易感人群一不小心就中招,瘙痒难耐。
夏季皮肤瘙痒要警惕哪些皮肤?该如何正确防治?
夏季皮炎
由于气候炎热、温度高,加上灰尘等刺激皮肤引起发病。皮损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甚。表现为大片鲜红色斑,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增厚。
1、保持室内通风和散热,潮湿闷热可启用空调除湿,减少出汗,多饮水。
2、穿着应宽松、吸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宜用温水沐浴,切忌热水烫洗止痒。
3、高温天气减少外出,外出时使用遮阳伞、物理/化学防晒剂。
4、多种食物和植物可预防夏季皮炎(绿豆汤、菊花茶、金银花露等)。
日光性皮炎
正常皮肤经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水肿、水疱和色素沉着、脱屑,自觉烧灼感或刺痛感。个别患者可伴发眼睑水肿等症状。
日晒面积广者,可引起全身不适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等。日晒还可加重原有皮肤症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形性日光疹及多种超敏反应性皮肤病。
1、严重光敏者应避免暴晒。外出时注意防护,如撑伞、戴宽边帽、穿长袖衣服。外出前30分钟涂遮光剂或防晒霜。
2、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日光照射最强,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或减少活动时间。
3、出现明显红肿,可选用外用溶液、洗剂以减轻红肿,医院就诊。
蚊虫叮咬性皮炎
昆虫叮咬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又称“丘疹性荨麻疹”,由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
夏秋季好发,多见于暴露部位,植物繁盛的地方常见。居家环境中婴幼儿童好发。
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顶端常有水疱,搔抓后结痂或呈现风团,或引发感染,刺痛、灼疼,奇痒。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
1、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床单、凉席等贴身物品常清洗暴晒。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
2、室内可放置蚊帐、蚊香驱蚊。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
3、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外出时穿长衣长裤。适当喷洒驱蚊露。
4、出现前驱症状或风团样损害,轻者可外用洗剂止痒,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搔抓伴感医院处理。
痱子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温闷热环境中,出汗过多及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
临床以红色粟粒疹为表现的红痱多见,少数为晶形粟粒疹的白痱和脓疤性粟粒疹的脓痱。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小儿勤洗澡,及时擦汗及更换衣物;发热、卧床病人勤翻身,经常洗擦衣服。
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
3.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勿用强碱性肥皂清洗,勿用热水烫。可用温水冲洗擦干,扑撒痱子粉。
4、可外用消炎、止痒制剂,继发感染者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夏季细菌易滋生,生活中各种致病因子无处不在,出现皮肤病要尽早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难治性皮肤病。
-专家介绍-姜雪梅,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诊治: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痤疮、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精通各种美容激光,专长医学护肤。医院皮肤病专家温馨提示:
疫情仍未结束,在此再次强调个人防护的十五字口诀:勤洗手、戴口罩、捂口鼻、少聚集、多锻炼。
为了让患者安全、放心的就医,我院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实行体温监测关卡,严格把关预检分诊,全面消毒,确保患者就诊安全,请您放心来院就诊。
医院皮肤专科想获得更多的护肤知识吗?可以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jc/1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