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年轻患者的糖尿病足,讲讲如何预防和自我检查

转眼已至年岁末,天气逐渐变冷。我们糖尿病小组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予10月17日搬迁至新的糖尿病门诊,并且增加了门诊的时间,除周四、日无门诊外,每天均有糖尿病门诊,大大方便了周边糖友们更好及时地治疗和教育。随着门诊患者的增多,住院部收治的患者日益增多,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胰岛素注射出现问题的、甚至新发的糖尿病人,经过我们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宣教教育后,患者们血糖控制理想后都能满意而归,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以王雷雷医生为首的医护人员敬业的工作作风,更是受到患者们的爱戴和表扬。

在学习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后,国家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到年实现全人类、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因此作为基层一线慢病管理的医务人员的我们,需要在本职工作上尽心尽力的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好患者更是义不容辞。在病房、在门诊,看着患者们血糖逐渐平稳,依从性逐渐提高,疲惫的我们,也感到了一些欣慰。

而在这一周,我们收治了一位面目轻度浮肿、牙齿脱落、走路蹒跚的27岁男孩子。当我们专科负责人王雷雷医生仔细问询了病史,并进行专科体检后发现这名糖尿病患者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阳性,同时发现他双脚皮肤干燥、大量的色素沉着、部分的脚趾头已经发红甚至发黑。我们心疼的发现,小伙子初中时就是糖尿病,也未曾系统规范的治疗。同时就在这周,病房又收治一名77岁的患者。因为左脚麻木、感觉抽筋,就用温水毛巾敷脚,因为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对水温疼痛等敏感性下降,造成皮肤破损未及时就医导致皮肤溃烂。

与此同时,在某个社区也出现了一位年纪才55岁的老人,近期血糖管理不重视,造成了夜间的突发死亡。所以,小编呼吁糖友们,一定要接受糖尿病“五驾马车”的规范管理,对于疾病在思想上行动上务必要重视并且积极行动起来!

那么今天我们来讲讲糖尿病足的预防和管理吧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缺血性病变并发细菌感染,导致足部感觉丧失或溃疡及肢端坏死等病变。在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约14%。因此我们应防患于未然,积极预防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的可能。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袜套样改变、脚踝有棉絮感。

一、糖尿病患者日常要避免做一下动作:

1.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使回流心脏和大脑的血液速度减慢。另外患者自身下肢动脉硬化严重,久跷二郎腿会造成缺血,诱发糖尿病足。

2.蹲着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下肢供血不足,如果经常蹲着,容易加重供血不足情况,导致下肢发凉麻木。

3.久坐

久坐不仅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还会对下肢静脉血管产生较大压力,使得血液流通减少,易引发血液凝块,比如深静脉血栓。建议每坐40分钟,就应该起身活动至少十来分钟。

二、足部保护

1.选择合脚的鞋子糖尿病患者选鞋最好是圆头、平底、布鞋,鞋的透气性要好。穿之前要检查鞋子里面有没有小沙粒、鞋面、鞋底有没有不平整的地方。即使是夏天,也不穿露脚趾、脚跟的凉鞋或者拖鞋外出。即使在家里,也不赤脚走路,避免脚受伤,导致感染危险。

2.穿宽松的袜子选袜子一定要选吸水透气、松软暖和的棉制袜子,而且每次要认真地试试袜口。如果袜太紧,就不要穿。天冷的时候,夜里睡觉时还可双管齐下,多穿上一层袜子保暖。

3.勤剪趾甲

糖尿病患者的脚趾甲不宜太长,需要及时修剪,但又不能修剪的太短,留心别剪破了皮肤,以增加感染的机会。有些患者有嵌甲,因此更要注意,千万不要等到趾甲嵌顿到肉里面才剪,这样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每天用温水泡脚,时间限定15分钟,洗完后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趾缝要擦干,有些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溃疡的就不要泡了。

4定期自检

每天洗完脚要认真检查足部皮肤,看不见的可以用镜子帮忙。发现有破损,要及时消毒护理。千万要记得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是的足部皮肤对冷热、甚至疼痛的感觉没有像以前那么敏感了,如果受伤了,即使是小伤口,也能很快的变成溃疡。

5常摸足背

常摸足背动脉是早发现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早期采取动脉的位置很好找,在脚内、外踝之间的连线上,两个肌腱之间。患者可以用双手食指施加相同压力,找到后自己感觉一下脉搏跳动的强弱、两侧的波动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说完了预防和管理的内容,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图片,找一找足背动脉检查位置的图片,希望糖友们能找到足背动脉搏动的位置哦!

END

王敏霞陈丹萍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jc/1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