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字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湿热蕴结、寒湿凝滞、痰浊瘀阻、脾虚失运、外伤血脉等因素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
临床表现与常见类型
1.临床表现
多见于筋瘤后期,部位则以四肢多见(尤其多见于下肢),其次为胸腹壁等处。
初期(急性期)在浅层脉络(静脉)径路上出现条索状柱,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压痛明显,肢体沉重。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慢性期)患处遗有一条索状物,其色黄褐,按之如弓弦,可有压痛,或结节破溃形成臁疮。
2.常见类型
(1)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为最常见,下肢多于上肢。主要累及一条浅静脉,沿着发病的静脉出现疼痛、红肿、灼热感,常可扪及结节或硬索状物,有明显压痛。当浅静脉炎累及周围组织时,可出现片状区域性炎块结节,则为浅静脉周围炎。
(2)胸腹壁浅静脉炎:多为单侧胸腹壁出现一条索状硬物,长10~20cm,皮肤发红,轻度刺痛。肢体活动时,局部可有牵掣痛,用手按压条索两端,皮肤上可出现一条凹陷的浅沟,炎症消退后遗留皮肤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表现。
(3)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于四肢,即浅静脉血栓性炎症呈游走性发作,当一处炎性硬结消失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出现病变,具有游走、间歇、反复发作的特点。
辨证论治
本病早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散结为主。
1.湿热证
主症:患肢肿胀、发热,皮肤发红,胀痛,喜冷恶热,或有条索状物,或微恶寒发热,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络。
方药: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加减。
2.血瘀证
主症:患肢疼痛、肿胀,皮色红紫,活动后则甚,小腿部挤压时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柔韧或似弓弦,舌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方药:活血通脉汤加鸡血藤、桃仁、忍冬藤。
3.肝郁证
主症: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刺痛或胀痛,或牵掣痛,伴胸闷,嗳气等,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或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方药: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往期推荐
绝版资料之中医经方大家谈——郝万山(除夕福利限时免费送粉丝)元旦福利无套路,郝万山《中医常见内科病的诊断和治疗》全集(珍藏版)海量中医名家经典讲稿著作全26册,免费领取!中医临床巨作《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套册免费领取!中医巨作《明清名医全书大全》全套30册免费领取!10万+销量,2万+好评,学中医必备《中医笔记图集系列》全10册,绝版书免费领取!一个有课程、有资料、有笔记、有导图、有温度的中医中药推广者。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和在看!
分享给爱中医的朋友吧!
我们会持续会大家分享有用的课程和资料,
可以加小编私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emvc.com/zcmbhl/1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