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其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冬病夏治的病种,首先是从清朝《张氏医通》“三伏天白芥子涂法治疗哮喘”开始。冬病之发生,主要因为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寒”为病之本。冬病夏治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疾病得以恢复,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随着中医药科研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也由开始的穴位贴敷而逐渐发展到外用、内服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外用法如穴位贴敷、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多种方法,尤以夏季三伏天穴位贴敷最好,其简便、安全、疗效好等优点,患者乐于接受。
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疗时间
冬病夏治治疗时间自每年“夏至”开始,每个伏天集中治疗,共5个集中治疗日。如需要治疗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6楼预约咨询,现将具体活动事宜公告如下:
一、治疗时间
第一次治疗:6月21日(夏至)
第二次治疗:7月16日(初伏)
第三次治疗:7月26日(中伏)
第四次治疗:8月5日(中伏加强)
第五次治疗:8月15日(末伏)
每次治疗时间应间隔一周以上为宜,治疗日当天8点开始敷贴。
二、适应病症
1、呼吸系统: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反复感冒。
2、痹症:风湿及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酸痛、怕冷。
3、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风寒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
5、其他:肾虚、四肢冰冷、脊背发凉、体虚易感冒、免疫力低下及亚健康人群.
三、禁忌人群
1、瘢痕体质者;
2、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3、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四、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五、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15-30分钟,1岁以下婴儿不宜贴敷。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烧灼、刺痛等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六、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1.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
2.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起泡时可用四环素眼膏等外涂,但如果并发感染请及时就医。
3.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4.贴敷部位在6小时内不要碰凉水,贴药后2天之内不宜冷水冲凉和游泳。
5.饮食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七、预约治疗流程
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咨询、预约
(即日起至6月中旬)
收费处实名建卡、缴费
门诊医生处登记扣费,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
凭治疗卡按预约日期到指定地点治疗